放大圖片
■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的出口將受到影響。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理、劉曉靜、羅洪嘯18日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內地7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增長3.3%,創下年內新高。是次全國「漲薪熱」是否會加重CPI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對本報記者表示,工資上漲在短期內不會對CPI產生影響,但在中長期會成為CPI的一個推動力。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則認為,中國職工的人工標準和發達國家相比相差很多,現時工資成本僅佔企業總成本的3%左右。即使最低工資標準有所提高,也不至於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同時,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不但不會造成通脹,反而有利於企業轉型,也有益於擴大國內消費,令經濟從投資型驅動轉型為消費型驅動,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
成本提升 影響出口
而在拉動內需方面,張曉晶認為,收入結構調整有利於擴大消費,但最低工資水平調整主要是考慮低收入人群,因此拉動內需作用有限。同時,工資上調速度過快會削弱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這就必然會影響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出口問題,國家也會出台相應政策來防止工資上調速度過快。不過,中國已經進入到勞動力過剩向短缺轉折的「劉易斯拐點」(所謂「劉易斯拐點」,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從「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隨著農業部門富餘勞動力向工業部門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越來越少,直至最終轉移完畢,勞動力也從過剩到達短缺的轉折點)區間,企業應該做好勞動力成本增加的思想準備,也有責任來承擔這部分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