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武俠 圖:摘自郝明義flickr 鳴謝: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郝明義今年五十五歲。
「一直到今年五月為止,我都覺得自己內心藏著一顆十八歲的心。」按心理年齡來算的話,在五月之前,他還是個青年,充滿著活力與衝勁;「但五月之後,是三十歲。」
「既可以保持年輕時的興趣與活力,又不致於太過莽撞。」
一個月間,人到中年。他說,「《易經》裡有一句話:懲忿窒慾。少年特別容易多忿,十八歲不就是一個少男嗎?我既然要懲忿窒慾,當然要把十八歲的少年給調整一下,不要讓自己太過毛躁。」
郝明義到台灣那年,十八歲。
「晚上到達松山機場,本來是要到宿舍去報到的,但當天晚上宿舍已經關了。有個朋友的姐夫在台灣,就去他家住一個晚上。出了松山機場,一路上黑黑的,又下著雨,你看不清楚前面到底會發生甚麼事,可是又覺得在那個黑暗中,有一些東西在那裡躍動著。當時那種心情就是一個十八歲的心情,當我要做一些新的事情,換一個新的方向,就會感覺到十八歲時的心情。做下去到底會發生甚麼事?在黑暗中隱藏著、跳動著一些甚麼東西?」
十八歲少年
郝明義曾經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做小生意、跑單幫、當翻譯、寫劇本、編輯。從台灣商務印書館到時報,創辦大塊文化到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
「太多事情別人不做我跑去做,不都是衝動?」郝明義內心那個十八歲的少年,隨著時間過去,並沒有逐漸消失。「現在我很感恩,如果沒有這個病的話,我可能會變成一個脾氣爆躁、非常好勇鬥狠的人,用香港的話來說,就是古惑仔。」
郝明義生於韓國,「韓國華僑非常少,大約三萬多人,有的會選擇高中畢業後去讀韓國的大學,通常都是讀中醫,他們稱漢醫,但絕大部分都是到台灣讀書。」
他與大部分華僑一樣,選擇到台灣讀書。「我自小就喜歡看書,韓國的中文書很少,心想到了台灣,那甚麼書都可以看了。」
十八歲那年來台,台灣大學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畢業後找工作屢遇挫折。「在電話裡聽說是台大畢業的,都很熱情,叫你趕快來interview。一去之後,一看是拄拐杖的,便說要再考慮考慮。碰過三次釘子後,心想大概此路不通,不如自己開一家公司吧。」
借錢開公司,倒閉,欠下債務,鄭明義決定跑單幫,賺錢還債。
「把台灣的中藥材帶到韓國,然後把韓國的毛毯、人蔘之類的帶到台灣。」
「所謂跑單幫,就是拿一百塊把台灣的東西帶到韓國去賣,一百塊變成兩百塊;然後用那兩百塊把韓國的東西帶到台灣賣,就變成四百塊。這是理想的狀態。」郝明義跑單幫時,還談不上這理想的狀態。他把台灣的貨物帶到韓國,原本該收到的錢一直被拖欠,計劃中一拿到錢便入貨帶回台灣,結果對方把錢分期付款,他呆在首爾一邊收賬,收回來的賬卻無法入貨,都變成了自己在首爾的生活費了。
又欠下新債。
放棄韓國居留權
郝明義倔強。「小時候身體不方便,別人都說該去學些修理鐘錶、學學刻印章;後來發現我的文筆好像還可以,就鼓勵我往寫作、出版等方面發展。」他偏偏不愛按別人的預設走,也早早決定了,將來絕對不要從事跟出版相關的工作。
但他樂觀:「那個時候是人生中比較潦倒的時候,但其實當時並不覺得。廿一、廿二歲的年輕人,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也沒怎麼覺得痛苦。跑單幫回韓國時血本無歸,把錢都賠光了,有點走投無路了。可是我特別記得一個冬天午後,首爾剛下過雪,很冷,我跟另一個朋友,兩人身上連買一杯咖啡的錢都沒有。我們兩人坐在路邊一塊石板上,聽著旁邊一家唱片店播著的Beatles的歌,曬著太陽,看著人來人往,當時的感覺是很好的。」
但舊債未清又添新債是現實。有人建議他留在韓國,在學校裡謀個教職,領一份固定薪水,再慢慢清還台灣的欠債。「聽起來好像蠻穩定的,可是如果這樣的話,我當年為甚麼要去台灣?我不想受到這種誘惑,就決定乾脆放棄韓國的居留權。」
也是破釜沉舟。
放棄居留權換來一張單程機票——當時的郝明義,連買機票的錢也沒有。
回到台灣,身無分文。
「幸好當時的二房東幫我介紹了一份出版社當翻譯的工。當時覺得好像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不想做這行,結果還是進來了,就認命了——可是還想再試一下看能不能翻出去,於是後來又寫電視劇本,又去學電腦的知識,當然,到最後是自己選擇留在這一行的。」
大方談性
郝明義1978年進入出版行業,從特約編輯做起,1988年任時報總經理,曾引介至台灣的外國作家包括米蘭昆德拉、村上春樹、卡爾維諾等;他策劃的「Next」系列,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1990年去北京一個禮拜——當時沒有三通,回來時要經過香港。當時在飛機上拿不到台灣報紙,就看香港報紙,想看看台灣有沒有甚麼新聞。結果翻來翻去都找不到,以為沒甚麼新聞,結果回到台灣一買報紙,新聞上嘈翻天。當時就很大震撼,你在自己島上嘈翻天了,可是才過一個海峽的香港,理都不理,我們會不會太過自我中心了?當時新的Windows要出來了,整個世界在變化中,但台灣仍然在嘈自己的事,所以想提醒大家,在空間要注意一下你的『Next』,如香港;在時間也要注意一下。」
在出版方面,郝明義常常做一些別人不做,或很少人做的事情。
1996年創辦大塊文化,捧紅的作者包括幾米;後來又創立大辣品牌,出版其他人眼中的禁忌書籍,如大膽談性的《狎客行》、《性愛聖經》、《搞定男人》等。
「台灣也有其他出版社在出類似大辣的書,但好像有點見不得光,偷偷摸摸的。社會上都把有關性的書講到有點低級,但大辣就大大方方亮出來。我想大家可以公開來看、來談論跟性有關的東西,起碼要比偷偷摸摸來得好。」
十八歲的少男,有活力,易衝動。「你也可以說創建書展財人法團基金會也是一股衝動。但當時台北書展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瓶頸,大家都希望有變化,有新的局面出來。」台北書展自此脫胎換骨。
馬英九上場,他當上「國策顧問」,就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為政府提出意見。
他個性剛烈,最近出版「經典3.0」系列,為了圖片版權問題,向台北故宮發炮。「是不吐不快,有很多人說如果我私下跟故宮講,他們一定會買我的帳,會方便一些。可是我覺得故宮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太多人感受到了,總要有人出來講。」
事件發生在五月前,他尚是「十八歲」的年紀。如今說起,仍然有團火,「三十歲」的郝明義,人已中年,仍不失少年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