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潘石屹(第二排右四)與來自天水及天水圍的小朋友合照。資料圖片
財富創造的巨大壓力、各種各樣的誘惑以及社會責任,加上極強的性格特質,讓那些時代舵手們迫不及待地找尋心靈安靜之所。相比之下,中國地產界巨頭潘石屹並沒有用任何「極端」的形式來釋放他的急切。相反,他入世極深,卻又能輕易抽離,不斷地寫博客寫書。看上去,心態積極而健康。 ■文/攝:梁小島
在今年香港書展的講座上,潘石屹無比真誠地回憶起幼年家貧的情景。他的兩個妹妹,在他10歲時,因為家鄉曾遭遇的旱災,不得不被送往別家養活,以免餓死。等他也有了孩子,回想起來,因為貧窮造成的骨肉分離和犧牲,更加的刻骨銘心。
其實在他30歲以前,貧窮和飢餓都沒有完全遠離他。80年代末,他南下淘金,在海南做磚廠小老闆,遇上大環境不濟,他連工資都發不起,自己更沒錢回家過年。民工中有人餓得把老鼠抓來吃,他目睹的是人在飢餓前的麻木和無助。對於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在後來的博客書寫中,總是隻言片語透露一點,語氣中既沒有憤世嫉俗的刻薄,也沒有懸樑刺股的壯志,只有淡淡的感懷。一如他的公眾印象:謙卑、柔軟,深諳「圓」的處世哲學。
等待訪問的媒體排隊輪候,有年輕小記從採訪室出來,半是敬佩半是心疼的說,「老潘今天話說得太多,說到後面都結巴了!」他對媒體總是和顏悅色,「說話的壓力還是有,離開了談話的語境,記者拎出的那句話意思就變了。不過這個不要緊,只要你講的是你心裡所想,即便說錯了,那就錯了嘛,哪能句句都是真理呢?」他說,做人最緊要的是誠實。然而,誠實之於當代中國,之於商界,之於地產商,都是備受考驗的辭彙。
美德要從小培養
「我接觸過不少地產開發商,每隔5年就換一撥人,他們大都是在誠實上出了問題。我就在想,欺騙並不會讓我們安全,而我們社會的主流力量也不應該是行賄受賄。」可是誠實要成為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美德。
2005年,他和太太張欣在北京成立了「SOHO中國城市文化基金會」,是由他的公司SOHO中國出資、全權管理運營的公益慈善機構。在基金會網頁上,「推動國民特別是少年兒童的美德教育」成為首要使命和工作重心。除了為中國貧困偏遠地區學校捐贈資金,也提供長期的志願者服務和其他教學資源。
他是甘肅天水人,3年前在家鄉的山區選擇幾十所小學作試點,推廣「兒童美德發展工程」的慈善行動。在一次的探訪中,他驚愕地聽說不少學校裡的女孩子們患有婦科病,原因是廁所的衛生條件太差,「其實所謂廁所不過是用土牆圍住露天的一塊空地,飛滿了蒼蠅,地上也爬滿蟲,更沒有廁紙和洗手盆,小學生還會被土牆掉下來的土塊砸傷。」
他決心為孩子們建廁所。西北缺水,適宜建旱廁,起初孩子們不習慣,上廁所需要人專門訓練,「還要不斷提醒他們便後洗手。你看,如果不從小就培養,想形成一個好習慣多難。」卻有人諷刺他「頭還沒顧好,就顧屁股。」
可他被時刻記住的,到底還是那個商人的角色。
在中國和他一樣出名的商界風雲人物,他們的個人志趣,都被人津津樂道: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每年都要上重慶縉雲山中閉關修煉一周;他的同行兼對手、同樣毫無商業污點的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完成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登頂計劃,登山更成為王石的生活方式。
財富創造的巨大壓力、各種各樣的誘惑以及社會責任,加上極強的性格特質,讓那些時代舵手們迫不及待的找尋心靈安靜之所。相比之下,中國地產巨頭潘石屹並沒有用任何「極端」的形式來釋放他的急切。相反,他入世極深,卻又能輕易抽離,不斷地寫博客寫書,《我用一生去尋找》、《西行二十五度》、《童年的糖是甜的》、《茶滿了》……書名溫暖而禪意濃濃。他還拍過電影和廣告而分文不收,總是能沾到文藝的邊卻又不被娛樂化。
讓精神世界豐富起來
在他的一篇文章《照鏡子》中,他憶述了99年發生的一次「挖角」風波。那時他正在進行的「現代城」項目從設計、施工和銷售都備受矚目,突然出現部分銷售團隊隊員被挖角的事件。後來的SOHO現代城更因風格另類,導致夜間排隊領號購買的火爆場面,曾創下北京市銷售樓盤的最高紀錄,一批觀念相左的業界同行競相「批判」。直到形勢逐漸扭轉,社會認可度越來越高,有一天他在鏡子裡卻發現了一個令人厭惡的自己:
「有一天,我穿鞋上班,忽然在穿衣鏡看到了我『小人得志』的樣子, 內心按捺不住的興奮,從臉上全表現出來了。我忙用雙手托住我的臉腮,讓這張興奮得緊張起來的臉鬆弛下來,讓我的心平靜下來。一連許多天,我都是偷偷照完鏡子後,帶著一顆平靜的心再去工作。」風波之後,他時常提醒自己,除了會嚴重影響做人的正直方式,「鬥爭」不會有其他的意義。
今年7月,SOHO中國城市文化基金會從甘肅天水挑選了10位山區小學生,帶到香港,與天水圍的200小學生交流,這是「美德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們第一次出門遠行,第一次坐火車,剛到香港就出現水土不服,不少同學皮膚出現紅疹,奇癢難耐。隨同而來的潘石屹一著急,連連在微博上發帖,向博友求助良藥。助手從藥店買來藥膏擦拭,紅疹全消。孩子們對他的感情也頗深,在天水圍進行才藝展示的環節,將自己所會的十八搬武藝都要表演出來。一位習武的小男孩,幾次在台上空翻摔倒,卻一定要堅持重來。問他們現在最想得到的是什麼?出乎意料,有人回答了「滑板」。
「這些孩子,他們中百分之九十將來還是會做農民,」他說,但是美德的教育其實一方面擴展孩子們的視野,另一方面也能夠讓他們的精神世界充盈和豐富起來。保持內心對美和善的純真體驗,他得益於此的,太多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