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人或多或少有點「潔癖」,傾向潔淨的生活習慣,「廁所」以及各式各樣「廁具」,中外古今皆是日常起居要素之一,大有學問。
入鄉隨俗,入境問禁,很多地區的「如廁」問題相當特別,外地人事前沒有心理準備的話,小則面紅尷尬,大則惡心反胃,極為不適。
早年初到日本旅遊,公廁大部分是男女共用,茫然不知的女團友如廁撞見多名男士,嚇得嘩然大叫,奪門而出。如今,日本「公廁」和「浴池」已全盤西化,不再男女共用了。
中國內地的廁所故事更多,幾乎每個經常到大陸的港人都有幾段難忘的體驗。今時今日,當然也有了長足改善。
「廁所問題」有個普世現象,文明與落後地區共有,就是:男女廁位應該定在什麼比例,才可避免輪候上廁所的女士往往長於男士幾倍?
音樂會中場休息、電影散場等時候,公共廁所外面便會出現奇景,花枝招展的女士們,耐心排龍等候解決「三急」,男廁方面的人流暢通得多。
有一次參加歐洲團,旅巴抵達名勝景點停下,團友們蜂擁下車解決三急,又是男快女慢,男團友們全部愉快完事,女廁外還有長龍等待解決。幸有男團友見義勇為,挺身指揮,一方面轉移部分女團友改用男廁,另一方面就把守大門,暫時不讓其他男士進入,直至所有女士解急才恢復正常。
我不知道這屬於「性別不公」的歧視、還是公共施政的疏忽?幾年前,台北婦權組織曾經發起一次抗議活動,霸佔火車站公廁的男廁部分,讓便急男士們嚐嚐無廁可用的焦急苦況。
據說,行動頗有效果,當局修訂條例,規定公共場所的廁位,男女是一與五之比,即是說,有一個男廁就須有五個女廁。但是,問題未徹底解決,日前,女議員再度提案議會,要求當局正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