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3日電】儘管中國轉增持非美元貨幣釋放出外儲多元化的信號,但在真正化解外儲管理風險上,中國還應多管齊下。專家認為,中國應鼓勵發展主權財富基金,將外匯儲備的債券轉化為全球配置的股權投資,令龐大的外儲轉化為中國的金融話語權,推動中國產業升級。另外應主動降低官方外儲規模,由「藏匯於國」向「藏匯於民」轉變,令外儲品種多元化。
債券投資 低收益甚至負收益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研究員張茉楠(見圖)對本報表示,按照中國現有的經濟實力,外匯儲備減少至8,00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的規模是比較合理的。
張茉楠指出,目前中國90%以上的外儲資產都是債券投資,實際收益率很低甚而負收益。而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的美國,在資本項目下投資受益率良好,「這就相當於中國以低息貸款放貸給美國,美國拿著中國的錢去海外投資受益」。她說,在全球化格局下,中國外儲資產結構也應該全球化配置,不要只注重眼前的流動性,由偏重債券投資轉為股權投資,大力發展主權財富基金。
主權財富基金 外儲最好出路
在國際上,主權財富基金已經成為各國管理外匯資產的重要平台,和長期戰略投資者,新加坡的淡馬錫投資,就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活動頻繁。據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統計,截至2010年3月底,全球範圍內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3.839萬億美元,佔同期全球外匯儲備存量的47%。一些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甚至遠超過該國名義外匯儲備規模: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為該國外儲的13.9倍,挪威養老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也達到該國外儲的8.8倍。
張茉楠坦言,雖然中國也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主權財富基金,但與新加坡等國相比,中國外儲只有不到10%的比例投資海外。「主權財富基金是中國龐大外儲非常好的出路,利用股權投資全球佈局能源、資源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可達將外儲轉為中國核心競爭力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