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諸多沿海城市中,除已建成的上海、廈門、三亞和天津郵輪港之外,深圳、廣州、珠海、湛江、青島、威海、煙台、秦皇島、大連、海口、寧波等10多個城市亦開始對郵輪經濟躍躍欲試。楊明認為,內地如此多沿海港口熱衷建造郵輪母港,主要是看好「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郵輪業。更讓人心動的是,其可產生1︰10以上的高帶動比例系數,形成多產業共同發展的郵輪經濟。
母港經濟收益 遠勝停靠港
據介紹,由於郵輪的製造、運營成本很高,內地城市以修建郵輪碼頭的方式參與到郵輪經濟中,是相對比較好的方式。而郵輪碼頭又分為母港、停靠港以及航線節點港。一般來說,郵輪停靠帶來的收益主要是兩大部分,一是遊客在當地的交通、就餐、住宿、觀光和購物等消費,再來是郵輪公司的補給、維修以及靠泊費用。而母港消費要遠大於其他形式,郵輪母港的經濟收益是停靠港的10至14倍。
「在這方面,新加坡是一個成功的範例。」暨南大學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董觀志(見圖)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初,新加坡郵輪港只是歐美郵輪的停靠港。1991年,新加坡修建了郵輪母港後,去新加坡的國際郵輪和遊客以平均每年超60%的速度增長。到2001年,有1,200多艘國際郵輪抵達。到現在,每年到新加坡的郵輪遊客超過150萬人,旅遊業收益成為新加坡財政的主要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