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崑曲的氣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1]     我要評論

葉兆言

 一位深圳的北方人給我打電話,很羨慕地說生活在南京多好,南京是崑曲的重鎮和中心,可以經常去看場演出,聽聽崑曲。一個深圳人,一個北方佬,居然知道南京有崑曲,居然知道崑曲在南京,我知道是遇到內行了。

 不相信可以隨便逮個身邊的人問問,無論在北京,在上海,在廣州,包括在南京,問哪兒崑曲最有名氣。十有八九會不知道,望文生義的會告訴你,在江蘇的昆山,因為是崑曲的發源地。早在六百年前,朱元璋在南京當了皇帝,就問過崑山的老人家,說朕聽說你們的崑山腔很牛,你能不能唱兩句。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從那時起,南京就成了崑曲的中心。眼見著天下太平了,朱皇帝思欲與民同樂,下詔建造「金陵十六樓」,也就是當時的國家大劇院。此後數百年,除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遇上刀光劍影,崑曲一直是南京的主旋律,是娛樂界的龍頭老大。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艷」個個都是崑曲名角,什麼湯顯祖,什麼孔尚任,還有李漁,這些對崑曲傳統劇目有突出貢獻的人物,都與南京有密切關係,湯在這寫了《紫釵記》,孔寫了與南京有關的《桃花扇》,李漁更是躲在芥子園,寫了一大堆東西。

 到了1853年,太平軍浩浩蕩蕩殺了過來,崑曲的好日子突然到了頭,盛世戛然而止。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南京的近代史是太平軍進城。崑曲從此失去民間基礎,再也沒有真正的振興過,官場和商場兩頭皆不討好,逐漸成為文人的雅玩,成為教授的嗜好。南京大學的著名老教授,掰手指往前數,都好這一口。

 日本人來了,梅蘭芳蓄鬍明志,不再唱戲。日本人完蛋,梅大師蠢蠢欲動,許久不唱,嗓子眼發毛,首場演出竟然是唱崑曲,因為皮黃的調子太高。他老人家真是會玩,京戲是國粹,崑曲更傳統。此後十多年,梅如果真改唱了崑曲,未必能把崑曲抬高多少。終究他還是屬於京戲,明白與時俱進,不會為了崑曲更牛、更雅,就義不容辭改換門庭。

 過去一百多年,崑曲氣數未盡,真有多少了不得的繁榮昌盛,也談不上。有關部門召集談話,言必稱振新和輝煌,非要大家說幾句,我本外行,無話可說,只希望崑曲的最後一口氣,別在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斷了。一個有歷史的好東西,非要發揚光大,再達到什麼樣的新高度,有時候已不可能,只能像保護熊貓或者保護古董一樣,愛護它,善待它。

 說白了一句話,崑曲的生存還是要靠傍大款,讓崑曲這炷香火延續下去,這既是大款的責任,也是大款的義務。如今這時代,誰能是大款呢,誰是誰心裡明白。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明治日本使節團的歐美城市考察 (2010-09-11)
來鴻:崑曲的氣數 (2010-09-11)
文化觀察:《心術》:藝術對現實的妥協 (2010-09-11) (圖)
文化觀察:「語文回歸」比「魯迅大撤退」更值得思考 (2010-09-11) (圖)
文化觀察:從方舟子挨打說起 (2010-09-11)
歷史與空間:罰非其罪 (2010-09-08) (圖)
古今講台:吳三桂的辮子 (2010-09-08)
古典瞬間:不被孔子看好的諍臣 (2010-09-08)
亦有可聞:雍正的「淡泊名利」 (2010-09-08) (圖)
開卷有益:一支刀筆挑開官場百丑圖 (2010-09-08) (圖)
歷史與空間:皇帝待師的另一面—虐師 (2010-09-07) (圖)
豆棚閒話:金書鐵券 (2010-09-07)
開卷有益:港英對新界土地的「巧取」 (2010-09-07) (圖)
亦有可聞:香 料 (2010-09-07)
文訊:「大家來寫屋邨史」講座——公屋生活的集體回憶 (2010-09-07)
文訊:《1Q84 Book3》中譯本接受預訂 (2010-09-07)
歷史與空間:人身體中的「官府」 (2010-09-04) (圖)
來鴻:天然書房「亂」讀書 (2010-09-04)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0-09-04) (圖)
時尚性閱讀 (2010-09-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