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鋼筋」外圍以炭纖維和玻璃纖維製成,而核心部分則是鋼。炭纖維和玻璃纖維較輕身,加上抗腐性佳,又無生鏽的問題,是傳統鋼筋的理想替代品。 本報記者彭子文 攝
【本報訊】(記者 黃德正)人類對建築材料的消耗極大,為讓資源「長用長有」,張慕聖以「可持續發展」作為研究的核心理念,擅長將廢料重生。在他手上,膠樽和木碎均能成為具價值的建築材料:他將兩者混合成「仿木」,並能廣泛應用於室內設計。
原木一般都有密度高、硬度強的優點,因此無論收藏價值和質量都有極佳保證,但隨著產量下降,令原來珍貴的原木價錢更高,且原木亦有蟲蛀、腐蝕和乾裂的問題,應用在室內設計上,用家往往為保養問題而大傷腦筋。
無蟲蛀 無腐蝕 無乾裂
膠樽和木碎一般被視為廢物,但張慕聖將兩者壓碎、混合,再經特別加工,即可造成一條條木色濃郁的「仿木」。這些「仿木」不但在外形上幾可亂真,而質量亦有不錯的保證,摸上手與原木分別不大。
張慕聖指出,「『仿木』在抵抗環境侵蝕的表現一定比原木優勝,因它沒有蟲蛀、腐蝕和乾裂的問題。」雖然其強度因不及原木而未能應用在結構建築上,但應用在家居設計、佈置上仍綽綽有餘,例如可用於牆身、地板等,大大減輕用家花在保養上的費用。這種「仿木」暫未投入生產線,因此很難評估其生產成本,但他相信未來定能廣泛應用於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