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青年周請來世界名校的學生與中國學生交流,讓外國學生驚訝的是,很多中國學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開場白幾乎一模一樣:「我教你一首中文詩吧!」據了解,這是主辦方老師為一名中國學生提供的例句,最後卻幾乎成為所有出席的中國學生的「標準答案」。幾個在場的外國學生差點兒以為,初識時教人學詩是一種「中國禮節」。
中國孩子琴技高 惟欠創作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來自杭州的王剛陪女兒到世博會與外國學生交流,雖然女兒口語不錯,但卻沉默寡言,他反倒成了談話的主角和翻譯,「像我女兒這樣的中國學生,過於聽話,幾乎沒有了好奇心。」一直在現場旁觀的美國猶他州大學教師魯寧深有同感。他在當地從事了20多年的鋼琴教育,認為創新就是音樂的「生命」,但目前看來,具備音樂「生命」的中國孩子並不多,「我見過的中國孩子,彈琴的技巧都很高,手指動得比老外快多了,但不懂得創作。他只知道節奏準確、不出錯就是好的,但實際上音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感動的力量,你要有感覺,然後才能去創作。」
魯寧指出,很多美國人都明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相比中國孩子顯然更願意聽從老師的指派。猶他州大學四年級生派翠克聽說中國孩子要「完全聽從老師的話」,十分驚訝,因為他覺得挑戰老師的觀點是很平常的。
與派翠克同行的計算機系研究生瑞恩乾脆把全校的教授都當做「研究工具」。他的學習方法是,先聽教授們的各類講座,正反面的都聽,聽完回宿舍上網查資料,選個感興趣的課題研究,遇到困難再找與之相關的教授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