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首批深圳港人子弟學校小學畢業生已於今年7月回港參加香港升中學派位,成功推動粵港兩地教育制度銜接。圖為羅湖港人子弟學校今年9月開學情形。資料圖片
——魏中林:派教師赴港受訓 邀理大落地東莞今年料確定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顧一丹、蘇徵兵、蘇碧霞 廣東報道)在結束不久的廣東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強調要加強粵港澳和國際的教育合作,特別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區要作先行先試。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魏中林(圖)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進一步暢談廣東聯合香港打造教育強省的目標,如高等教育方面,各地都積極「請進來」讓香港名牌大學落戶。其中香港理大落地東莞的項目,除獲當地政府免費提供校區,出資建設教學樓等設施,也將按照當地本科生培養的最高成本補貼,整體進度較快,預計今年就可以基本確定項目內容。
目前廣東的教育仍未追得上經濟發展的領先水平,除不及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外,某程度上也稍遜於武漢、西安等地,魏中林表示,希望藉引進港澳先進教育經驗,拓展和構建全方位人才培養模式,聯合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深試辦港人子弟班回港升中
基礎教育方面,他介紹指,現時廣東省在讀的香港中小學生約有7,300多人,為方便有關港人子女,省教育廳在08年向教育部成功爭取「先行先試」政策,可審批在廣東開辦港澳人員子女學校的申請,隨後於09年2月將審批權下放到深圳市。去年底,港深兩地也落實於深圳3間學校試辦港人子弟班,而第一批深圳港人子弟學校小學畢業生更於今年7月回港參加香港升中學派位,成功推動粵港兩地教育制度銜接。
由於香港的職業教育發展成熟,優勢明顯,魏中林表示,粵港合作的主要方向,是由廣東派出教師赴香港培訓。另一方面,廣東工業大學與香港職訓局建立的聯合培訓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暨大等高校也為香港職訓畢業生提供「專升本」的平台。他認為,隨合作不斷深化,廣東職業教育水平便能提高,向建立人力資源大省的目標進發。
深化合作模式 互相借鑒成長
魏中林又說,加快國際化進程是廣東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之一,除傳統的聯合實驗室、同辦專業等合作教學方式外,亦希望與港校探索其他深度合作模式,運用香港國際化水準的教學與管理模式。他指,此舉可與廣東省高等教育形成一種觀照、比較,互相借鑒促進,既可有效提高廣東省辦學國際化進程,亦讓港校有更廣闊的生源及更大的辦學空間,達成「雙贏」。
兩地大學學費差異大
他透露,港大、港中大、港理大、港科大目前已與廣東各地洽談合作。除理大外,中大於深圳落地項目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成功的希望很大。不過,雖然廣東已允許港校按照辦學成本收取學費,但兩地人才培養的成本懸殊,內地如深圳每名大學生年均投入只有2.8萬元,但香港需要達20萬元,魏中林直言,由於各地方政府很難對香港高校落地「大包大攬」,是粵港深化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