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提到《山楂樹之戀》,令我聯想到《青春祭》,那是張暖忻八十年代中執導的知青電影,恰巧該片將於本月中舉行的「中國電影展」中放映,這次影展以女導演作品為主題,作為國際婦女節百年紀念,是難得的欣賞機會。
電影講的是特殊年代特殊環境下的人和事,對今日的年輕觀眾來說,難免感到匪夷所思,但那畢竟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曾經那麼荒唐,又那麼質樸;令人痛心,也令人回味。但電影及其小說原著《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跟同期一些傷痕文學作品那懺悔錄式的控訴煽情不同,它以唯美色彩與青春激情描繪了一代人的青澀歲月,淡淡哀愁和款款情意互為交融,傣寨的綺麗風光和傣族男女的瀟灑風情,構成縈繞半生的美麗記憶。尤其我去年到了一趟雲南後,重溫本片,更欽佩導演的遠見,及其獨特的審美情緒。
電影也令我重溫了作曲家瞿小松和劉索拉的早期作品,尤其是那首帶點民謠風格的主題曲,原來歌詞取材自已故朦朧派詩人顧城的詩作。當時,張暖忻、劉索拉和顧城分別在電影、小說和詩歌創作上對一代年輕人有深遠影響,如今已三去其二,尤其張暖忻才華橫溢又兼具人文情懷,五十五歲病逝時正值創作高峰期,所以,《青春祭》也是導演的心影。
在人性被扭曲的非常時期,女主人公李純看到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和男女對歌求偶時,好奇羨慕中產生了強烈的心靈震盪: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女孩子對美的渴望;傣族姑娘嫌棄她,不是因為她不會幹農活,而是她那身革命裝束不夠美;於是,她換上了圓融的桶裙和貼身上衣,更戴起了耳環,形象煥然一新。那天,她吸引了男知青的目光,回家途中的大哥也瞄上了她……電影還以天上的飛鳥、地上奔跑的孩童、連綿的山巒和樹叢構成風景油畫般的畫面,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始美,並藉此喚醒了女主角的青春意識和美的知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