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超人」林超榮送來文友涂小蝶新作《戲劇大師鍾景輝》,細閱之下,忽記起本人也曾是「劇中人」,從劇時日比鍾大師King Sir可能稍早,不過如今已過去半世紀了,迄今生命中唯一由當年做話劇人所留下的片言隻影,就只有操較純正北京語「京片子」的普通話這一項。涂小蝶書中詳列鍾景輝博士由一九五○年演劇至今日二○一○年,可稱歷遍香港半世紀文化韶光,為本港戲劇文化播下豐碩良種,在下則十八歲(六○年代)一到香港謀生便是由染色廠轉入航海生涯,再由記者轉向電影業和那少小從事過的「話劇纜」斬纜了多年了,僅只餘記憶中的那麼一星點「話劇光」,多謝涂小蝶文友喚起在下一星的「劇憶」。
一九五二年阿杜只十二歲便父母雙亡,破殘家中只有一義氣老保姆照料著本人及小兩歲之弟弟,家中無米無糧,足有半年只靠遠親近戚及父親生前店中一些舊伙記(父生前開米舖)給予十元、五元的周濟維持生活。
那一年阿杜剛考進初中,音樂老師十分好心,多月不見本人上學就走來家訪,老保姆含淚陳述兄弟失父母失學苦情,老師說:「我替你們想辦法。」她說當時有隊北京戰士話劇團來廣州演出,同來的五個少年演員皆水土不服,她帶阿杜去考考,該團指導是音樂老師男朋友,成功可能性很高。阿杜少年時長得頗為俊朗伶俐,一見即合,但不會說普通話難和團友出台,指導說:「不要緊,少年悟性高,我派一位京片子女演員訓練你,苦背台詞,你有膽的話相信一個月內可以適應。」
派予的「京片子女師傅」原來也非北京人,卻是個十七歲漂亮上海姑娘,已在北京演了幾年話劇。然後每天早上六時到晚上八時,要跟著她一個個字一句句的硬背誦,果然一個月便出台,常演些和解放軍叔叔玩耍、送信送糧的百姓子女,如是者共演了半年,出過廿幾台戲,每台人民幣八元「演酬」,濟了兄弟和老保姆燃眉之急,迄今本人仍能一口京腔在電台做普通話節目,此段「劇史」難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