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城鎮居民增加,對商品的需求會上升,促進國內市場發展。 資料圖片
重慶之舉誘發哪些問題?
政府主導型的造城運動仍在神州大地上開展。有人認為,重慶市的城鎮化和戶籍改革之所以得到輿論褒貶不一的評價,是因為地方政府終於向戶籍制度改革邁出一步,讓農村人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城市人,但又顯露了政府對土地的無限欲求,以及戶籍制度對社會發展的局限。長期以來形成的戶籍制度令戶口身份得以福利化,國家通過行政力量把農村的資源和財富轉移到城市,為城市人提供醫療、教育、治安、社保等公共服務,持續推進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而當前部分地方政府仍曲解中央政策,搶佔農民土地和宅地,以「城鎮化」為名攫取巨額利益,造成社會不穩。
有人認為,重慶市政府用較溫和的手段為城市發展儲備土地和勞動力,同時承諾給失地農民以市民待遇(包括城市戶籍和福利),確是一次進步;但該市或需面對一些執行的障礙。
1.交農地換福利 政府未盡責任
向每名公民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政府的責任。本已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民需要交出賴以安身立命的土地,才可獲得城市人的社會福利,變相造成不公。
2.摒棄盲目市建 讓城鎮文明入農村
中央已把「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環節,因此城鎮化也需要有新的意義,即摒棄盲目粗放的市政建設,讓城鎮文明和城鎮福利進入農村社區,實現制度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城鎮化。
3.助農民融入城生活 考起當局
在實際操作中,重慶也會遇到一些難題,如怎樣回應不願意遷入城市的農村居民,如何兌現當前對進城農民在就業、教育、居住和其他保障的承諾,如何令進城農民融入城鎮生活,如何合理利用置換得來的巨大土地儲備,如何保證農民「自願有償」退出農地等。
中國城鎮化之路仍然漫長。城鎮化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引擎之一,但涉及諸如土地財產權、戶籍制度改革、城鎮發展模式、經濟結構調整等一系列的政經核心辭彙,令城鎮化變得複雜。不過,若中國政府能徹底解決以上的局限和難題,必定鋪出一條康莊的城鎮化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