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將軍澳堆填區擴建爭議越演越烈,立法會各政黨為此而和政府拗得「火紅火綠」。但細心觀察,有政黨,例如民建聯、工聯會和自由黨則一直關注堆填區的問題,並多次就減少及處理廢物的問題上提出改善建議,以及只在改善措施未如理想的情況下提出反對;但亦有政黨卻只是趁明年區會選舉前「政治抽水」。有環保團體就點名批評民主黨及社民連等,指他們未有就是否支持減廢計劃表態,是只顧眼前問題提出反對,根本未有全盤考慮香港垃圾的出路問題,缺乏承擔和遠見。
地球之友認為,擴建將軍澳堆填區的爭議,光靠討論臭味處理和「不要在我家後園」(not in my backyard),無法治本,不然,「堆填區縱使今日不用擴建,明日也要;今日即使不臭,他日只會更臭」。遂於上周向全體立法會議員發出問卷,要求他們表態是否支持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於2005年承諾推出的「生產者責任制」及「廢物收費」這兩項減廢措施。而截至昨晨,兩者分別有26名及25名議員,包括民建聯9名議員在原則上支持。
民建聯原則上支持減廢措施
有關的減廢措施是否能有效推行仍有待研究商榷。不過,一直質疑當局減廢不力的民主黨、社民連及自由黨等一直未有回覆地球之友,表明立場,就令該會「深感驚訝」,認為這些政黨過去兩星期在議會中大聲疾呼,指斥環境局辦事不力,但原來本身連源頭減廢等基本立場也欠奉,令人懷疑在廢物政策上缺乏承擔、缺乏遠見。
環團批短視 憂香港變臭港
事實上,政府自2005年底提出要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後,已徵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郊野公園及海岸管理局及其委員會、以至區議會意見,但當時反對聲音未算激烈。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坦言,有關議題在立法會時已曾討論,現在不少議員卻忽然「如夢初醒」,說要除臭,令人質疑他們背後的動機。
她續批評,從看似簡單的堆填區徵地指令,充分突顯個別政黨的目光如何短視,而社民連、民主黨等拒絕就徵費計劃等減廢立場表態,令人擔心日後即使有利於香港整體利益的環保政策,這些政黨亦會為選票而提出反對,使香港背負「垃圾之都」的臭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