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將在周末舉行的20國集團(G20)財長峰會上,推動實現全球經濟再平衡而努力,以減少全球經濟對美國消費者的依賴,促進建立匯率政策標準,並讓其他經濟體相信,美國無意通過貨幣貶值來實現經濟繁榮。
蓋特納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全球非常需要就匯率政策的準則達成一致,並稱當前沒有既定的公平標準。美國將敦促G20中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採用數量化標準,來衡量各國的貿易逆差或順差是否「可持續的」,並以此衡量實現更平衡全球經濟增長目標的進展。
迅即遭多個G20成員國反對
鑑於各成員國分歧嚴重,外界質疑G20能否化解各國在匯率上的緊張關係,美國官員也淡化在G20財長會議作出實質公報的可能性。蓋特納說:「這不是能於兩周內解決的考驗,這需要3-5年,我們希望推動G20成為能作出更多承諾的組織。」
蓋特納將全球的貨幣分為3類。第1類為以任何標準衡量都是被低估的貨幣﹐其中人民幣尤為突出。不過他表示,若人民幣以9月以來的步伐升值,將有利糾正人民幣被低估的問題。第2類則是一些匯率有彈性的貨幣,相關國家會為降低貨幣被大幅高估的風險、防止泡沫及減輕通脹壓力而進行干預或徵稅,美國並不反對這種做法。
蓋特納稱,第3類貨幣則包括主要貨幣,這些貨幣目前的匯率基本在合理水平,此言暗示他認為在美元兌歐元和日圓已有的跌幅基礎上,美元已無需再下跌。
但蓋特納的提議迅即遭多個G20成員國反對,印度、俄羅斯及德國昨日均明確表示,拒絕以量化標準衡量各國的貿易逆差或順差。俄羅斯副財長潘金質疑,美方試圖透過集中討論匯率及貿易問題,迫使中國作出某種承諾,但他認為華府不會得逞。 ■《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共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