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府舉行跨部門防颱風「鮎魚」記者會。香港文匯報記者潘政祁 攝
每年夏季,香港都會受颱風吹襲,隨著全球暖化,海水溫度上升,天文台曾預測颱風襲港的次數會增多,而且威力更愈趨強勁,對市民財物及人命的威脅增加。為減低風暴造成的破壞,港府今次破天荒在颱風來臨前夕啟動應變機制,防患未然當然好過災後亡羊補牢,值得嘉許;而且今次的跨部門應變機制,能改善過往風暴信息不流通、部門協調欠妥及啟動善後工作緩慢的漏弊,做到急市民所急,體現以民為本的施政思維。
近年颱風或黑色暴雨侵襲造成很大破壞,過去2年颱風「黑格比」及「巨爵」令香港多個地區水浸,其中大澳更成為「孤城」,水浸情況嚴重,居民損失慘重。今年7月,有數十戶的大埔沙埔仔村,一夜間被洪水吞噬,有村民更被洪水沖走。
過往的風災水災,均暴露各部門未能掌握最新資訊,加上部門之間欠缺協調,應變措施緩慢,未能及時為災民提供協助。汲取過去的經驗,港府今次及早組織各部門,做好防風工作,包括渠務署加緊清理明渠的垃圾,巡查樹木健康情況等,並啟動跨部門應變機制,由天文台提供最新風暴資訊,讓部門迅速反應,改善過往防災及救災的漏弊。如果這種施政作風能夠在日常的施政中充分體現,相信是香港市民之福。■詹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