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彭太表示,兩歲的兒子不太習慣與陌生人交談,亦不會主動與人打招呼,希望透過面試班改善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受家長溺愛而過分自我中心、欠缺與人溝通及自理能力等,均屬於「港孩」特徵。有家庭輔導機構表示,「港孩」問題主要源自「港父」、「港母」,因現今家長普遍存有「即食」心態,不願意花時間與子女溝通相處,均是出現「港孩」的主因。
父母溺愛 長大後變本加厲
家庭福利會家庭退修中心資深社工何福娣表示,現時不少90後以至2000年後的學童均容易出現「港孩」問題,主要因同時存在縱容孩子的「港父母」,「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學童受父母溺愛,認為別人遷就是理所當然。」
她又說,家長最大的問題是認為學童長大後會有所改變,其實只會變本加厲,曾有學童兒時習慣責罵家人,升至小學後情況更甚,將發洩對象轉移至同學。
何福娣續稱,現時雙職家長由於工作繁忙,容易造就「即食」心態,即使面對子女的「港孩」問題,亦期望只上數個月「面試班」便能解決,「但要徹底根治問題,家長須長時間付出,與子女訂立規則,從家庭品德教育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