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把脈香港:樓市政策的政治智慧與技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26]     我要評論

王紹爾 資深評論員

 特首曾蔭權新一份施政報告,雖沒甚麼「辣招」打壓樓市,但奇怪的是,在「樓市與民怨齊飛」的背景下,民調、政黨都沒有劇烈反對聲音,令施政報告支持度比過去好。施政報告10月13日上午11時開始公布,地產股即跌近5%,但在當天下午已經反彈,因此從市場的反應看,政府的樓市措施並非負面。施政報告的樓市政策既沒有得罪市民和政黨,又沒有引起市場恐慌,令這份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平庸的施政報告,顯示出某種政治智慧和眼光。

 本港樓價過去20個月急升,現時大型單位價格較97年的高峰超出9%,中型單位亦只較歷史高位低5%。這一輪樓價急升,與主要經濟體持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大量熱錢流入香港有莫大關係。而香港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鉤,美元疲弱,變相使港幣自行貶值,令本港資產更為吸引,海外和內地資金自然持續流入本港樓市逐利。這一輪香港樓市攀升,本來與政治沒有關係。但是,香港樓市從回歸以來就與政治有莫大關係。

時光恍若倒流亞洲金融風暴前夕

 在施政報告發表之前,立法會三大黨派都高喊要求政府復建居屋,而且連政府委任的房委會的主流意見取態也是如此。時光恍若倒流亞洲金融風暴前夕的光景,那時要求政府壓抑樓價,大建居屋和夾心階層房屋,也曾成為社會主流聲音。因此董建華在1997年10月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中,便提出「八萬五」房屋政策。當時社會各方均認為這是一項「德政」,給予熱烈掌聲。

 但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登陸香港,戳破了香港樓市泡沫。樓價由1997年拾級而下,至2003年沙士期間,整整跌了六年,私人樓市樓價跌去70%,市值從1997年的5萬億元,跌至不足2萬億,市值共蒸發超過3萬億。置業者淪為負資產的高峰,至2003年6月達106,000宗。這時,樓市問題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政治問題。董建華的「八萬五」政策成為眾矢之的,「德政」變成「惡政」,董建華因此揹正黑鑊,市民的怨懟更是聚焦於此,在2003年「七一」大遊行中集中爆發。

 經過多年經濟復甦,加上2002年底政府為挽救樓市,推行九大穩定樓價的房屋政策,樓價從谷底逐步回升。近期樓價的升勢,令一些尚未置業的市民,憂慮樓價一旦持續上升,最終超越他們的能力。在此情況下,是否復建居屋又成為香港一個突出的政治問題,成為政府與政黨的博弈焦點。

政府的博弈手段明顯「升呢」

 這次政府的博弈手段明顯「升呢」。今年施政報告事前大量「放風」,「先租後買」計劃包裝和宣傳得有聲有色,因此施政報告雖然拒絕復建居屋,但「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卻成為復建居屋的替代品。曾蔭權形容這是「居屋升呢版」。經此轉變後,政黨和議員的取態亦開始出現變化,由堅持復建居屋,轉變成「要居屋還是要置安心」的忐忑不安。儘管政黨仍然是要求復建居屋,但有部分意見已傾向走優化「置安心」路線,認為既然施政報告已講明不會復建居屋,再要求也徒勞無功,不如完善「置安心」。

 「未上車」者要求政府打壓樓價,「已上車」者就不希望政府出手打壓樓價。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曾指,香港六成人有自己的物業,三成人住公屋,一成人未買樓。目前,社會上除了有一成想置業的人,亦有六成已買樓的中產階級,一成想置業的人要求政府打壓樓價,而六成已買樓的中產階級擔心樓價下滑。要一成選票還是六成選票,熊掌與魚不可兼得,此乃政黨忐忑不安之根源。

施政報告做到熊掌與魚兼得

 政黨之忐忑不安,實際上反襯出施政報告的樓市政策有政治眼光。施政報告就做到了熊掌與魚兼得。針對未置業者,施政報告開宗明義強調要防止香港樓市起泡,需要增加土地供應,確保樓市平穩發展。在未來10年內,平均每年會提供約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另外,又會立法管制發展商賣樓,收緊發水比例。施政報告在回應未置業者「住屋難」訴求方面,推出「置安心」計劃,算是居屋的替代品。

 施政報告的樓市政策,亦保持透明度和考慮到已經置業人士的合理期望。本港絕大部分中產人士作為已置業者,他們關注樓市的穩定,不單是關注自己辛勤所得的身家會否縮水,而且是關注香港的整體經濟和利益會否受到衝擊。對此,財爺曾俊華在其網誌撰文警告,現時利率處於極低水平,一旦掉頭回升,樓價受挫,也加重供樓市民負擔,可能令他們的物業變成負資產。今次財爺撰文目的,一是提醒市民現時樓市風險相當高,隨時會「爆煲」,從而向投資者進諫,現階段是否仍值得押注高風險的樓市;二是安撫已買樓的中產階級,表明政府不會摧殘樓市,重蹈「八萬五」覆轍,以紓解置業者身家大縮水和成為負資產之焦慮。

 施政報告的樓市政策有政治眼光,還體現在樓市政策有長、中、短期措施。長期措施是當局將增加土地供應,平均每年興建約1.5萬個公屋單位,並透過勾地表及主動賣地,確保私人住宅土地不會短缺,平均每年彈性提供約2萬個私樓單位供應;中期措施是政府會協助市民自置居所,推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以「先租後買」方式幫助夾心階層上樓;短期措施是港府會採取適當措施,包括限制「發水」面積、將地產項目暫時剔除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及著手研究立法規管一手私人住宅物業銷售等。

 施政報告提出了從土地供應到樓宇銷售的整套房屋政策,是吸取了過去「八萬五」的慘痛教訓而制定的,既有助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又可幫助市民上車,做到了熊掌與魚兼得。實際上,政黨又何嘗不想置業者和未置業者的選票熊掌與魚兼得?這就是施政報告的樓市政策具有政治眼光的奧妙所在。

相關新聞
修例打層壓推銷 拉人入會負刑責 (圖)
工聯會接求助 50苦主失財300萬 (圖)
梁君彥掌競爭法小組 (圖)
市民購物乘車 7成被拒收散銀 (圖)
修例建議與現行法例比較
邨巴飛墮5米坡 大樹硬擋救8命 (圖)
地盤工菲傭攜手 無分種族救人
嘉禾火消防作供 指無線電受干擾 (圖)
借5千追債5年 7旬翁刺傷老友 (圖)
涉網洩警隊資料 警員稱被屈毀凳
藥房賣「白瓜子」 4店員被捕
「驅魔人」否認姦19歲契女
「假丁」騙發展商48萬 地產經紀囚30月
「沖曬天王」前職員 干擾司法罪成
冒簽購迷債判監 銀行經理上訴得直
周四18℃ 10載最涼10月 (圖)
新避風塘水含菌超標180倍 (圖)
攜自用iPad徵稅 深圳海關解說
西醫5度違例藏違禁藥 再停牌3個月
60款瓶裝水檢驗全部滿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