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任4個月的陳新滋已推出10年計劃,強調科研於社會的實用性,而浸大亦將與理大合建手性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政祁 攝
——聯合內地科研資金優勢 盼助製藥工業重大突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德正)香港高等院校近年積極推展跨學科以至跨境的產教研合作,上任4個月的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推出的10年長遠發展計劃,強調大學科研於社會的實用性,以讓象牙塔內的知識進一步造福百姓。他表示,該校正籌備與理工大學合辦「手性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目標是「強強結合」,再聯合內地科研產業及研究資金的優勢,為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生命健康的製藥工業帶來重大突破。
手性科學(Chiro-Sciences)是過去20年的焦點學科,主要研究化學物質的左右相對等性,於所有化學工業,特別是藥物研究的發展舉足輕重,陳新滋為國際上首批進行有關研究的先驅科學家之一。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笑言,自己除具科學背景,亦曾於業界實驗室工作多年,相信能助同事有效聯繫學術界和工業界,令兩者合作相得益彰。
部分項目移師內地
他解釋,自己任理大副校長時,已向國家科技部申請開辦實驗室,並初步獲批准,隨後加入浸會大學,成功促成兩校「強強結合」,「在原有的理大教授外,再加上浸大的化學專家,實力更強;現在雙方已有共識,實驗室首5年由我主持,後5年由理大主持,大家輪流做庄,兩校最少各有5名學者參與」。
本身為中科院院士、內地學術人脈廣闊的陳新滋表示,內地大學於實驗設備、研究資金及產業支援具優勢,而香港的國際化環境,亦有利吸引國際級教授,浸大將活用兩者,將實驗室部分項目移師內地進行,以達至雙贏,並會推動其他學科加緊與內地院校合作,爭取資助於內地開設研究所。他又笑言,目前雖實驗室尚有部分審批程序要完成,但該實驗室相關人才水平幾乎肯定是中國第一,於國際亦屬頂尖,相信有力為手性科學研究作重大貢獻。
研究重創意夠實用
浸大早前公布10年計劃,強調研究項目要注入創意和加強知識轉移能力,陳新滋直言,若大學研究脫離社會實用性,便等同「白做」,希望讓浸大加強與香港及內地業界的溝通,發展具社會需求的研究項目,令大學的知識能轉移到社會應用層面,亦能吸引內地企業投資浸大,「我曾在美國科研公司從事12年研究,明白業界運作,因此清楚甚麼(研究)較有用、較吃香」。
具知識轉移能力的研究項目,無疑能吸引投資,但卻有不少人質疑那會令大學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忽略基礎研究,扼殺「知識搖籃」的生命力。陳新滋表示,該校一定會鼓勵創新基礎研究的發展,「有一類基礎研究非常創新,別人未有想過的,雖然做了不知會否有用,但也很值得嘗試;但若只是稍擴充已知的研究,較缺乏創意和應用性,雖然仍然可以發表文章,但做的價值便不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