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論:從《清明上河圖》熱展看香港國民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0]     我要評論

黎子珍

 世博中國館「鎮館之寶」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來港展覽,成為全城焦點,盛況空前,足以證明港人對祖國與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珍愛。許多社會人士認為,這個巨型畫卷展現的,不僅是一條富有動感的歷史長河,更承載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智慧,吸引如此多香港人,令到港人認識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和歷史,是一個很好的國民教育機會。反對國民教育的人士,不妨也去參觀這個展覽,感受一下中華文明的智慧以及港人的熱情,也許會改變他們之中部分人過去的偏見。

 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指出,《清明上河圖》在港展示,除了熱鬧,尚有關乎兩地互動關係歷史和社會意義,有特殊的國民教育意義。他認為,在探討如何使年輕一代愛國之前,必先取得他們對國家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和關心,進而是認同:一是美麗的祖國河山,二是先賢流傳下來的優秀國寶文物。前者可以透過旅行遊歷,直接從感性激發愛祖國感情;後者是藉著對稀世國寶之認識和讚賞,從中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將國民教育妖魔化完全違反情理

 從《清明上河圖》看國情教育清晰顯示,國民教育絕非洪水猛獸,亦絕非「洗腦」,而是關乎如何在屬於同一國家的群體中,建立對國家民族、文化歷史的認知,亦不乏情感的孕育,即培養國民對國家的歸屬感、承擔精神和國民身份認同。國民教育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民族凝聚力、國家發展的根基。

 回歸前,基於歷史原因,香港社會大環境並不熱衷於如何讓青年人深入認識國家,亦不大積極鼓勵青年人探討國民身份等議題。香港回歸後,為確立國民教育的重要位置和其推行創造了有利條件。無論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體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國家在過去數十年都取得長足的進展。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有利於孕育學生對國家的良好感覺,讓學生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國家,亦有助於建立及增進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建議向中、小學生新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以及加深學生對《基本法》的認識,這本來是合情合理的建議,卻遭反對派抹黑,指是「政治宣傳」、「狹隘民族主義」、「洗腦工程」。部分教協理事會成員互發電郵,炮轟建議對學生「禍害無窮」,聲稱要對此建議「窮追猛打」。一些反對派團體聲稱,反國民教育運動準備就緒,會在稍後啟動。誠然,對國民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否恰當,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和批評,但將國民教育本身妖魔化和污名化,完全違反情理,也忽視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重視國民教育的現實。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重視國民教育

 有外國學者(Ramirez and Boli-Bennett)研究了1870年到1970年各國憲法中,發現憲法中明訂國家有義務提供國民教育的個案從43個增為139個,這顯示重視國民教育已成為世界的一種趨勢。

 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在美國,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都設有歷史課。美國人十分珍視自己短暫的歷史,並用以培養深厚的愛國之情。他們崇尚甘乃迪的一句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演講時說的「上帝保佑美國」,也成了美國人最愛說的一句話。美國一貫重視採取多種形式對其國民灌輸愛國主義思想。美國的許多中小學校,每天都有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每逢節日、慶典或集會,美國社會四面八方都懸掛著國旗。

 美國等國家的教育法明確規定,學習憲法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基本法》衍生於中國憲法,是香港回歸祖國以後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小憲法」。《基本法》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關係密切,彼此相輔相成。了解《基本法》,加深對「一國兩制」的認識,絕非如反對派所抹黑是「洗腦工程」。

 法國近百年來始終強調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感和「熱愛法蘭西共和國的品質」,法國的國民教育偏重法蘭西民族優秀傳統,突出法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光輝業績,褒揚一切有別於他國的獨特之處,這培養了作為法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就強烈地反映了法國人民學習自己優美的本國語言,以表達深厚的愛國之心。

 在當今世界範圍內,韓國學校國民教育因其鮮明特色和顯著效果而頗具影響。韓國政府提出學校國民教育的中心目標是培育「主導21世紀世界化、信息化時代的自律而又有創意的主體韓國人」。韓國人把歷史文化看作比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和更值得護佑。從近些年發生的韓國對「端午節」、「中醫」等中國傳統文化遺產進行「搶註」的事件,也不難看出韓國對歷史文化的極端重視和強烈的佔有心態。

 新加坡的國民教育,首先是「尋找途徑讓新加坡人同這個國家利害相關」。新加坡政府的《共同價值觀白皮書》中,提到「國家為上,社會為先」等五大共同價值觀,強調公民「國家利益必須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樹立獻身國家、熱愛祖國的道德品質。新加坡公民自小學起就接受升國旗的禮儀教育。1988年起,全國不分老少都要開展一年一周的「國家意識周」活動。

香港只有融入國家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國民教育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國家,固然有不同的內涵,但對民族歷史文化和民族國家的認同,卻是一脈相承。這是一個民族能夠自立於民族之林,競存於世界的根之所在。章太炎曾說過愛國主義好似莊稼,需要施肥、澆水才能成長,而歷史教育就是為愛國主義施肥澆水,作培植根基的工作。這是十分深刻的見解。

 香港經歷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令很多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產生疑惑,導致港人對祖國產生誤解甚至隔閡,難以作出中肯的定位。回歸後,身份認同一直是港人面臨的最深層次的文化問題。回歸以來的13年,港人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

 香港的國民教育的涵蓋範圍宜廣闊而均衡,結合歷史、文化和當代國情,古今並重。在建構國民身份認同方面,需要了解國民身份的構成部分和建構國民身份認同的不同層面。在推行策略方面,則宜情理兼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認知轉化為情感、再落實為行動,當中的關鍵在於情感的轉移。中國經濟起飛,香港與內地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緊密,香港只有融入國家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

相關新聞
「宮心計」兩女撩鬥 大狀黨三男爭位 (2010-11-10) (圖)
來論:從《清明上河圖》熱展看香港國民教育 (2010-11-10)
陶派嘲人網是毒 挺黃派借勢發難 (2010-11-10)
廿四味:梁家傑迫各黨過關野心盡露 (2010-11-10)
把脈香港:《蘋果》頻頻抹黑配合反對派區選部署 (2010-11-10)
「倒閣」不成拒退黨 馬草泥「釘死」陶君行 (2010-11-08) (圖)
指點江山:建制派掌握話語權才能扭轉「六四格局」 (2010-11-08)
爆粗對罵想動手險變「武鬥大會」 (2010-11-08)
廿四味:《蘋果》支持政改的「魔鬼謬誤」 (2010-11-08)
把脈香港:以候補制取代補選制 (2010-11-08)
阿季辭職保陶 倒閣派食住上 (2010-11-05) (圖)
特首赴APEC順道睇焚化爐 (2010-11-05)
政經人語:公文袋為超級議席內鬥不斷 (2010-11-05)
高官離職報告延至聖誕前 (2010-11-05)
公民黨臨改組 爆「皇侯」爭權 (2010-11-05)
胡柏麟的主要質疑 (2010-11-05)
廿四味:程翔吹捧劉曉波的奧秘 (2010-11-05)
把脈香港:舊人心淡求去 公民黨勢利無情 (2010-11-05)
高達張文扮受騙 卿姐批同黨「失憶」 (2010-11-03) (圖)
來論:本地立法考驗民主黨誠信與黨格 (2010-11-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