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婷) 12位浸會書院(浸會大學前身)首屆畢業生最近由世界各地返港敘舊,昨日重返母校,與新任校長陳新滋茶敘。這些相識逾50載的「老校友」一碰面即「雞啄唔斷」。「學長」之一的迦密中學創校校長、培正中學前校長張子江指,當年母校不受社會重視,名氣較港大或新亞、崇基書院等遜色,被認為次等院校,但這反而激發了同學「爭一口氣」的決心,故不少校友最終成為社會上舉重輕足的人物。
浸會大學前身為浸會書院,於1956年首屆收生,首批學生於1960年正式畢業,其中的12人昨在浸大逸夫校園舉行聚會。於加拿大開辦工程設計公司的劉才波畢業於土木工程系,他憶述母校首屆招生時,只有外語、數理、土木工程、商管及社會5個科系,收生共66人。他指,當年浸會未有正式校舍,唯有借培正中學校舍其中一層作上課之用,為識別學生,當時浸會人須穿藍色西裝加西裙、西褲的「校服」上課,西裝外套上更印有「金光閃閃」的校徽,相當醒目。
談起難忘事,校友盧恩成馬上想起1959年時、浸會為興建現時的善衡校園,舉辦了首次籌款活動。盧恩成是浸會劇社的創辦者之一,當時籌款活動便是以話劇形式進行,結果公演一共籌了10萬元,可謂創舉。
張子江難忘英語辯論奪冠
在席的幾位「老校友」坦言,浸會在60、70年代不受社會重視,當時教育署要求學校聘請教師要首選師範學生,浸會是次選,令他們甚為不忿。培正中學前校長張子江是浸會社會系畢業生,他憶述自己的「威水史」時說:「1960年,我帶領浸會參加大專英語辯論比賽,大家都認為港大穩勝,誰知讓我們『爆冷』成為總冠軍。」他亦曾擊敗其他大專院校的5位勁敵,在夏威夷大學舉辦的國際會議中爭取成為香港學生代表,更獲當時的浸會書院校長林子豐親自送機。
校友林子俊表示,正因當時母校未被認同,反而令學生抱有「爭氣」心態,推動不少浸大人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