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全球接連爆發金融及經濟危機,由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到希臘債務危機,以至目前新興國家熱錢氾濫,究其原因,其實都是美國將其本身危機,直接或間接「輸出」到全球之故。
2006年開始浮現的次按危機,原先只是美國樓市泡沫爆破的後遺症,但由於美國金融體系利益交錯,投資銀行藉衍生產品投機獲利,導致未有直接參與次按業務的大型金融機構被牽連拉倒,引發2008年的金融海嘯,繼而出現的是華府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
成功輸出危機
所謂7,000億美元,其實全靠發債而來,換言之即要全球美債持有者為美國過失負責。同一時間,美國不斷透過減息或買債等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貶值,意圖減少貿易逆差和令外債縮水,觸發外界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角色的質疑。
就在美元地位檢討聲浪正盛之際,希臘突然爆發債務危機,拖累整個歐洲及歐元。同時手執全球信貸評級壟斷權的美國評級機構又火上加油,先後降低歐元區國家評級。歐債危機的結果,是令本來有機會挑戰美元儲備地位的歐元,突然變成「瀕危」貨幣。近幾月來,美國又將經濟復甦緩慢的原因,歸咎於新興經濟體龐大貿易順差。美國聯儲局月初推出第二輪量寬政策,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並造成更多熱錢流入新興國家,推高新興國家貨幣匯價,變相將通脹輸出,危及全球經濟發展穩定。 ■翟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