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把脈香港:申辦亞運有利於香港長遠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23]     我要評論

王香生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

 香港已先後在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和2009年東亞運的成功舉辦中,積累了舉辦大型體育活動的經驗;香港運動員在近期各項國際賽事中的出色表現,亦令港人留下深刻印象,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條件可說已相對成熟,是次申辦應是利大於弊,有利於香港的長遠發展。

 近期關於香港是否要申辦2023年亞運會,坊間爭論異常激烈。政府宣布將諮詢期延長4個星期至12月1日,使無論支持或反對的聲音都能得到更充分的表達,這樣的安排是值得肯定的。綜觀近期的各方面意見,似乎反對者居多,而反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經濟效益和城市定位兩方面。經濟方面主要是指申辦亞運直接花費130多億港元(香港亞運會臨時申辦委員會日前提出減至60億港元以內),間接投資300億港元,而門票、紀念品等收益僅不足10億元。至於城市定位上,乃指香港作為國際公認的金融中心,不需再靠大型體育盛事提升自身形象,不如將資源用在社會其他方面。

「申亞」應以香港長遠發展為考慮

 其實,亞運會申辦與否,筆者認為應從是否有利於香港長遠發展與持續繁榮的宏觀角度去考慮,不應只顧眼前的得失。在香港,每當有大型的發展項目,社會上總會有聲音說「與其花費這麼多錢在……上,不如將這筆錢用來……」這種論點及思維方式在討論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也是無可厚非的。審慎理財是政府應盡的責任,而監督公帑的使用也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權利。但是,歷來投資巨大而又未能即時見到效益的發展計劃,很多都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受益者最終仍是市民大眾和香港本身。這些例子在基礎建設、文化教育,乃至體育事務等領域都屢見不鮮。綜觀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發展史,其作用從來都不是僅僅體現在經濟方面,以下幾點也是我們在討論是否申辦亞運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次申辦所投放的資源,除卻創造眾多就業機會的運作開支外,主要用於體育場館的修繕和建設。值得注意的是,體育設施的投入不是一次性消費,其作為運動會後的有償使用或全民健身的公益設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不容小覷,因此不應單單按照短期的投入與產出來衡量其價值。當然,要做到亞運之後「物盡其用」,審慎的規劃與科學的運作必不可少。因此,市民大眾和各政黨期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預算與規劃細節作為參考是合理和有必要的。

提升社會凝聚力 保持本港優勢

 其次,有意見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似乎並不需要亞運這類大型活動來提升國際形象。但換個角度來考慮,大型的體育盛事乃是社會穩定與活力的體現。試想有哪個主辦團體會願意把一個國際賽事放在社會動盪、政局不穩的城市舉行?倫敦、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都曾不止一次舉辦過大型體育賽事。作為亞洲著名的國際都會,香港是否也需要向世界展示此種積極的形象?曾被評為今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一、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就在不久前成功舉辦了首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不應該帶給我們一些思考嗎?試想,如果是次申辦成功,舉辦一屆精彩但並不奢華的亞運將成為港人的共同目標。2023年距今還有十多年,這一目標將會在較長時間內激勵港人更具動力並更加團結,為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努力奮鬥。環顧當今亞太地區充滿活力的大城市如東京、新加坡、上海等都在你追我趕,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這種凝聚力正是我們這個城市保持長期發展優勢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質素。

 此外,體育不僅是運動,更是一項可觀的產業。在體育發達的北美、西歐和日本,體育產業的產值很多時候都排在國內前十大產業。以美國為例,2010年體育產業規模預計可達4,140億美元。運動賽事的舉辦,最為直接的效益就是提升體育產業。在悉尼奧運會舉辦前5年,澳洲體育產業產值為79億美元,僅佔GDP的1%,到了奧運舉辦前一年,體育產業已經達到GDP的3%。香港的體育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因此具有巨大的潛在發展空間,從長遠看,這也是舉辦亞運的效益之一。

在社會推動體育風氣

 最後,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的目的,不僅在於完善精英運動員的培養,也不僅在於增建各類型運動設施,更重要的是能加強市民大眾了解體育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自小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根據衛生署的統計,21%港人屬低體力活動者;亦有研究指出香港青少年能達到有益健康的體力活動水平的人數不足3成。而低體力活動與多數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均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香港2005/06年度醫療衛生開支總額已達近716億港元。澳洲曾做過估計,若有10%的人經常參加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每年可為澳洲政府節省醫療費用開支達5億美元。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因其舉辦前後的各種宣傳活動、精英運動員積極的示範效應、賽場上拚搏精神的感染作用,將會是教育民眾的最好機會。這種氣氛,不僅可以感染市民大眾對運動的熱情,同時亦能創造條件,加強學校對體育課程和學界比賽的重視。只有更多的青少年積極參與運動,才能為培育精英運動員提供良好的土壤。

 香港已先後在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和2009年東亞運的成功舉辦中積累了舉辦大型體育活動的經驗;香港運動員在近期各項國際賽事中的出色表現亦令港人留下深刻印象,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條件可說已相對成熟,是次申辦應是利大於弊,有利於香港的長遠發展。

相關新聞
港人快樂源泉「投資賺錢」急升 (圖)
調查揭「怪象」:學歷低者更開心
珍品威士忌今拍賣 (圖)
2010年快樂指數(部分) (圖)
藥駕激增5倍 零容忍嚴打 (圖)
近月職業司機涉藥駕個案
截取通訊監聽 去年12宗違規
20龕場列黑名單 不設上訴制 (圖)
海壇街重建補償 70%業主原址覓屋 (圖)
河套發展規劃 港深諮詢兩月 (圖)
把脈香港:申辦亞運有利於香港長遠發展
臆測行善動機 龔仁心責不公 (圖)
政府構建和諧 公益偕眾前行
華建敏等題辭打氣 (圖)
徐永光:鄧公曾匿名認捐 (圖)
涉騙200萬「車手獎」 48人被捕
機場巴3死車禍 司機囚4年半 (圖)
中四男生天台跳樓亡 (圖)
長毛陶君行襲警上訴 官駁回指警未阻集會
涉逾20宗網拍詐騙 19歲青年被捕准保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