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明
直資學校被審計署揭出一筆震撼官場、政界的大爛帳,不少老友最近一碰頭的問候語不再是「你好嗎」、「天氣不錯」等應酬話,卻是「你母校有冇出事」,皆因傳統名校多為直資學校,今番幾乎無一倖免地捲入「爛帳門」,槍口「一致對外」,鬧爆政府。有政壇老友直指,教育局在事件中確有疏忽之處,但直資學校最重視的便是獨立運作,要求政府盡量不要干預,現在出了事,卻推說是當局指引不清、要求不明,實在說不過去,故他贊成立法會成立專門調查委員會或特別委員會,調查這些直資校的「混帳」。
卸責教局 辯稱指引不清
「爛帳門」事件隨著涉事直資學校名單曝光而升溫,而自教育局應立法會帳目委員會公開這些「混帳」學校的名單後,該批學校隨即群起反擊,矛頭直指局方推卸責任。
議事堂鮮有地「收火」,未有放大事件,矢言問責,尚未令事件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波。政壇老友不禁嘆謂,照道理「爛帳門」的嚴重程度堪比雷曼風波、甘乃威「桃色門」及梁展文事件,議事堂之所以「放而任之」,全因直資學校地位相對超然,獨立運作多年來作育了無數門生,又牽涉眾多家長、師生及校友的切身利益,尤其一些名聲響噹噹的傳統名校,無論學生家長、校友更廣布香港政商各界,令不少人在評論時難免投鼠忌器。
老友認為,爆出「爛帳門」,教育局固然有所失職,但直資學校更應「自律律人」:「當然政府監管不足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如果政府對學校逢管必嚴,恐怕學校反彈更大,更要清算當局插手校政之罪,指引寧寬勿嚴,結果又被指放牛吃草,搞出了這場大龍鳳,而就算教局『指引不清』,學校作為教育樹人的地方,應該有既定的嚴謹的運作標準,有基本的道德防線要守,不應唯利是圖,不可弄虛作假。如果學校自己都誠信破產,又如何教好下一代?其身不正,又如何要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
老友又認為,各直資校學生的家長,絕不能輕視問題的嚴重性,甚至為學校隱瞞:「學業成績當然重要,但品德教育更至關緊要,家長不能因為學校成績好就沒有所謂,就放任學校不擇手段,一時加學費,有的扣捐款,有的炒股票,惡習蔚然成風,而不予以及時的扭轉,只會讓孩子有一種錯誤的道德觀。」
釐清問題 免積重難返
他坦言,70多間直資學校只得一間並無糊塗帳,這個驚人數字顯示的正是問題的根深蒂固、盤根錯節,這既不是一時三刻造成,亦不能一時三刻解決:「大家可能這麼多年來都是這樣做,已然習以為常。然而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最怕你有你卸責、我有我甩難,問題還是積重難返。」
老友直言,審計署是次點出問題所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正好讓各方放開各自既有的觀點及利益,切實考慮如何共同尋找良方,「治癒頑疾」:「就算爛帳不能一筆勾銷,至少不能任它繼續爛下去,不能任爛帳只得眼下一時的熱論,之後風平浪靜後又小事化無。」
他認為,議事堂應主動介入事件,成立專門調查委員會或特別委員會,追根溯源:「議事堂核數委員會當然會查,但要兼顧所有審計署點名的個案,自然難以深入,最好就是再成立特別委員會,才能公允公平公正公開、深入地找出問題所在,給公眾一個完整的答案。」
選舉臨近 議員多忌諱
不過,老友暫時未見議事堂就「爛帳門」有何動作,似乎議員們對此興趣不大,老友不諱言這其中牽涉「選票計算」:「選舉年就近,查這件事對爭取選票無益,反倒有可能得失家長、學校而流失選票,議員當然寧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