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物價仍然高漲,民眾對日常開支更加倍謹慎。
中國式通脹系列報道2之1
當歐美國家還在為通貨緊縮、消費低迷而苦惱時,中國已被蒙上了通貨膨脹的陰影。內有多年貨幣超發壓力的滔天巨浪,外有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和游資熱錢的推波助瀾,多種力量疊加共振下,年初還風正帆懸的物價地平線,轉眼間已是雷電交加,其轉變速度之快、勢頭之急可謂近年來所未有。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從1月份的1.5%,竄升至10月份的4.4%,逼近5%惡性通脹的邊緣。內地有關專家指出,預料本輪通脹的調控難度大,持續時間或長達10年。■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洪嘯
今年初,部分智囊學者還曾認為將「通脹預期」一詞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但半年之後,一系列描述物價飛漲的網路語言已經鋪天蓋地:蒜你狠,豆你玩,薑你軍,油他去……通貨膨脹已由文字上的「預期」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貨幣超發 引發通脹
這是一次遲來卻必至的中國式通貨膨脹。通過擴大投資規模、出口創匯貨幣佔款等形式,10年間中國的貨幣超發規模翻了10倍,內中蘊含的通脹風險,曾因改革釋放出來的資源價值、房地產市場的迅猛發展以及企業上市的不斷擴容而得到很大程度的延緩,卻因為這兩年外部市場的疲弱、實體投資的不振以及樓市調控的出台,集中演化成物價飛漲的嚴峻現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繼7月、8月和9月CPI漲幅連創新高之後,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份擴大0.8%,創25個月新高。要知道,CPI數據在2009年10月還是負增長0.5%。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坦承,這次物價上漲不是因為短缺,而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貨幣發行過量。雖然中國央行並不承認本輪通脹由貨幣超發引起,但一系列數據說明,寬鬆的流動性確實是物價上漲的重要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