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遊山玩水:吐魯番的葡萄和坎兒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葡萄溝到處是葡萄籐。 網上圖片

文:劉開學

 兩次去過吐魯番的葡萄溝。第一次是九月,葡萄已摘完,葡萄架上只剩下些稀稀疏疏的葡萄葉子。第二次是五月,葡萄架上儘管鬱鬱蔥蔥,但葡萄只是些青澀的疙瘩。所以,我對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的印象,只能停留在關牧村的歌聲中。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是跟團去的。烏土高速公路左側茫茫戈壁灘上豎起無數巨型風車,十分搶眼。風車車身是白色的,風葉也是白色的。百里風區建設了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廠,當年鐵扇公主行的風正被人們收入囊中。烏土高速右側是火焰山。火焰山多處都豎著孫悟空鐵棒造型的巨型溫度計。溫度計都顯示當天的溫度是43度。當年孫猴子的屁股就是在這兒燒的。火焰山一片土黃,在太陽的照耀下,似冒著滾滾煙塵。人置身在吐魯番地區,彷彿四周放著火爐,沒處躲、沒地兒藏。

 火焰山下挖了巨大的地坑作為小商品市場。地坑上邊有防曬的草苫。坑內溫度起碼有攝氏45度。和溫度相對應的是,坑內生意不甚紅火,賣的旅遊產品無非是維吾爾族的首飾、銀器、匕首和小花帽等。

 進入葡萄溝立馬換了另一番景象。到處是葡萄籐,到處是葡萄葉,青翠欲滴。由無數「Z」形葡萄架修成的長廓,在長廊下行走身上頓去了炎熱。有趣的是每到一個拐彎處都有長相優美、衣著光鮮的維吾爾姑娘等著遊客以她們為背景照相,廣告牌上聲稱十元錢可帶走。在沒弄清楚帶走的只能是照片以前,著實把部分遊人嚇了一跳:那麼漂亮的姑娘別說十元可帶走,就是萬元十萬元也值。可見,歷來會做生意的維吾爾人也與時俱進,玩起了漢語的文字遊戲,把遊客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還有免費的笑聲。

 一直想看看吐魯番的坎兒井。第二次去吐魯番把坎兒井看了個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據說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近千條,全長約5,000公里。沒見到坎兒井時,一直想像不出坎兒井的樣子,見到坎兒井後才知道,坎兒井就如同電影《地道戰》的地道裡挖的暗渠。林則徐當年途經吐魯番時,見到了坎兒井,並在他的日記中讚曰:「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北,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在吐魯番我們也見到了挖坎兒井的人。可惜這些挖井人只是些模型。舊時挖井人多為奴隸。吐魯番地區地表和地下溫差極大,地表氣溫常常達四十度以上,而地下才十幾度。我摸了摸坎兒井裡的水,冷徹骨髓。那些挖井的奴隸常年在陰冷的環境下工作,多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有些就死在了井裡。可見坎兒井跟長城、運河一樣,人類的歷史文明都以鮮活生命支撐。

 兩次去吐魯番都沒有親歷葡萄成熟,似遺憾又不遺憾。遺憾的是沒有在葡萄溝裡吃些葡萄,不遺憾的是吐魯番地區早已融入了現代文明。當年齊天大聖孫悟空借扇的地方早已建起了鐵路和高速公路,天上有航班,地下有石油管線,鐵扇公主的風也盡被人們利用。至於吐魯番的葡萄熟還是未熟對我都意義不大,因為我已了解吐魯番的葡萄的灌溉。吐魯番地區的每條生命都像一株葡萄,坎兒井就像餵養它們的乳房,使這原本不適宜生命存在的地方有了生機。

相關新聞
循環再創 藝術家的環保聖誕 (圖)
再造聖誕@牛棚藝術村
想像與記憶間 尋香港文化 (圖)
「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
歷史大事.藝術珍品(四):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作品介紹之三《抗擊非典》 (圖)
香川栗林公園 時代終結時的嘆息 (圖)
遊山玩水:吐魯番的葡萄和坎兒井 (圖)
旅遊資訊:攀非洲高峰感受大自然魅力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千秋豪情盡一「癲」 (圖)
翠袖乾坤:超女之死
海闊天空:救器官分秒必爭
琴台客聚:大開殺戒
生活語絲:看「清明上河圖」
隨想國:搬 書
獨家風景:東方偶像鄧麗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