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今年是鄧麗君逝世十五周年,有關紀念活動已於年頭陸續展開,近期高潮是一齣名為《愛上鄧麗君》的音樂劇,將於月底在本港上演,鄧迷又可大飽耳福了。
作為八、九十年代迷倒全球華人的寶島歌后,人們對鄧麗君的熱愛和熟悉程度已不用多說,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聽著鄧麗君的歌長大的,在春風得意時,在疲倦孤獨時,在思念親人時,在失意傷心時,鄧麗君的歌聲令人如沐春風,可撫平情緒,更慰藉心靈。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中國味道。
今年中我路過商場時,似曾相識的甜美歌聲就飄過來:「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原來是「首屆鄧麗君歌唱大賽」,有逾四十位來自港澳和粵東地區的鄧麗君粉絲盛裝參賽,完全自費。我在現場跟一位參賽者閒聊,這位鋼琴老師為了參賽,不但專門拜師學了鄧唱法,還特別買了三套演出服裝,花了八千元圓夢。
今日內地人富裕,生活選擇多了,人們也很勇於表達心中的感情,內地粉絲甚至比港台地區的更瘋狂和癡情。既然鄧麗君的歌曾經撫慰那麼多心靈,人們紀念她既是情感的自然抒發,也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值得鼓勵的健康活動。
在美國,五十年代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隕落近半世紀,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從不間斷;她的歌藝遠不如鄧麗君,但她當年到韓國勞軍演出時,給那些長期駐外美軍的精神慰藉非物質可比擬。據說,有人在籌拍她的傳記電影。
而零七年曾在本港上映的法國電影《粉紅色的一生》(La Vie en Rose),講的就是活躍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法國國寶級歌手伊蒂.琵雅芙(Edith Piaf)的戲劇人生,影片以蒙太奇手法講她的童年趣事、愛情生活和演藝事業,當中穿插她多首動聽名曲。
我也期待,除了這齣虛構的音樂故事外,最好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鄧麗君傳記電影,她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藏。中國人需要夢想,也需要偶像,而且,如果人們更多地肯定人類在精神層面上的貢獻,而不只是政治上的實彈(子彈和錢彈)較量,這個世界會和平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