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漁護署舉辦「香港漁民文化與海洋及地質資源導賞團」,把香港地質公園海上行程加入參觀漁排、漁民捕撈作業示範等元素,將漁民的日常工作包裝為旅遊產品。香港文匯報記者嚴敏慧 攝
——參觀漁排示範捕撈 漁護署冀助漁民商業化盈利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嚴敏慧) 香港漁業資源減少,經營成本卻不斷上漲,本地捕魚業逐漸式微。為協助香港漁民轉型,漁農自然護理署推出全港首個「香港漁民文化與海洋及地質資源導賞團」,在旅行社的香港地質公園導賞遊的海上行程中,加入參觀漁排、漁民示範捕撈作業等元素。漁護署冀導賞團長遠能轉為商業化,讓漁民利用專業技能發展新事業。有旅行社已試行新式生態團,每名外國旅客收費約千元,每團約有3,000元盈利,漁民每次獲1,500元報酬,下月起將定期舉行有關團種。
漁護署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推出60團「香港漁民文化與海洋及地質資源導賞團」,免費讓中學生參加,計劃以招標形式吸引旅行社參與,最終由旅行家中標。
漁民每次可獲1500元報酬
漁護署高級海岸公園主任陳乃觀表示,導賞團由專業導賞員及漁民共同運作,前者負責介紹地質地貌,漁民則會負責駕駛和講解漁業歷史及作業文化,並實地在海中心以小艇示範撒網捕魚等技巧。參與西貢水域導賞團的糧船洲養魚業協會主席鄭景文表示,協會共有30戶逾50多名漁民參與,其間每戶漁民可進行兩次示範,加上讓學生參觀漁排,漁民每次可獲1,500元報酬。漁民石先生表示,把每日工作向學生示範全無難度,但現時導賞團數目太少,此工作只能視為兼職。
導賞員培訓漁民待客之道
旅行家行政總監張奎則稱,漁民欠缺旅遊業營運知識,故導賞團開展前要為漁民提供培訓,由旅行社教導簡單待客之道,並共同設計導賞團內容。由於漁民缺乏講解經驗,導賞員與漁民會以問答形式,向學生講述漁民過去生活及將來轉型的路向等,為增添導賞團趣味,旅行社亦會以漁網等工具布置遊艇。
日韓客最愛原汁原味風俗
他續稱,此類本土文化融合地質導賞的旅行團大有市場,但推至遊客層面則要進行優化。該公司本月初便曾試行一個漁業地質導賞團,12名日本遊客每人收費1,200元,7小時行程包括漁民捕魚示範、參觀漁排及海上暢遊地質公園等,並加插品嚐艇仔粥,反應非常理想。
張奎表示,外國人嚮往本地文化,當中日本及韓國旅客更甚,凡事要求原汁原味,由漁民示範作業正合要求。他又估計,只要每個導賞團有20人參加,每人收費約1,000元便有利可圖,每團約有2,000至3,000元的盈利空間。他透露,公司下月開始每月會推出最少兩團相關導賞團,長遠目標是每月推出8至10團。鄭景文則稱,此種轉型方式實際可行,但要確保客源穩定,又估計導賞團若要「平民化」作本地一天遊,每團人數要達40人,才能把每人收費降至168至18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