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振英認為,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始的一年,香港應該重視並把握當中所帶來的機遇。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國家「十二五」規劃有關香港部分的內容仍有待最後敲定,但香港社會各界已積極探討如何把握機遇,令香港的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行政會議召集人、全國政協常委梁振英認為,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始的一年,香港應該重視並把握當中所帶來的機遇,藉此持續較高速度增長,以經濟發展解決貧窮和其他社會問題;擴大香港經濟基礎,增加不同工種的就業機會;配合鄰近地區的發展需要,避免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
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內容專門談及港澳,包括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梁振英昨日與傳媒聚會時形容,面對全球經濟仍然不明朗,未來1年相信仍有大反覆的情況下,國家「十二五」規劃給香港帶來非常好的機遇,香港應該用好機遇,做好發展策略。
有條件成航運服務中心
就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言,梁振英認為,金融作為香港4大支柱產業之一,國家的未來發展很需要香港這個金融中心,故香港既有條件亦有責任做好金融業的發展,但這不等於忽略其他產業的發展。香港如何深化粵港澳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亦是需要關注的課題。梁振英以香港的航運服務業為例指,相信香港憑藉本身的多項優勢,很有條件成為類似英國倫敦的航運服務中心,進行包括法律、保險、融資等10多項專業服務,屆時為全國服務的同時,亦為香港經濟打造新的亮點。
港較全國其他城市有優勢
他說︰「倫敦目前在航運服務方面是首屈一指,因為其在各方面的技術含量高,同時含金量高亦產值高,香港在這方面好有條件,因為香港與全國其他城市比較有好大優勢,包括在國際聯繫、兩文三語、優良可靠法治傳統等,在全國眾多城市中,香港好有條件成為類似倫敦的航運服務中心。」
經濟及社會須協調發展
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內容亦有提及「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梁振英分析,香港目前的經濟社會不協調,是由於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均衡發展問題,因為在1996年至2006年間,香港雖曾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和「沙士」疫情,但GDP的實質人均增長有34%,故整體的經濟發展其實不錯,但同期亦出現基層工人收入下跌,例如出現在職貧窮、結構性失業等問題,故「我們只是說經濟發展,不說社會發展;或只是說社會發展,不說經濟發展的協調,都是不全面的」。
香港貧窮問題值得關注
另外,對於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行政長官曾蔭權會面時提出「三個著力」,包括著力改善民生,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梁振英則相信,香港的貧窮問題值得大家關注︰「如果下面(社會收入最低階層)可以增加一倍(收入)……上面(社會收入最高階層)收入再高沒有所謂,有些建議把上面條線拉低,收窄差距反而是沒有意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