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區14所學校將於周三舉行聯署減班,包括區內傳統英中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資料圖片
——取錄跨境童升中生微跌120人 家長憂要跨區選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未來數年,本港中一人口大跌。教育局正推動全港中學參與「5減1」縮班計劃,以讓學生分流至其他學校,減低殺校衝擊。當局更呼籲,各區學校可「全區減班」,以避免標籤效應。不過,對情況特殊的地區,如取錄大量跨境童的北區來說,此舉卻顯得過猶不及,甚至對家長學生造成莫大困擾。據了解,北區14所中學日內將宣布「全區減班」,預料區內中一學額將大減470多個。但原來,該區下學年升中生只微跌約120人,減少的學額竟多出所需近3倍。該區家教會直言,近日收到大量家長意見,擔心區內學額供不應求,只能為子女跨區選校,或「被迫」報讀直資學校。
教育局「加強版」減班計劃將於下月底截止申請。據了解,繼大埔區7校聯署宣布減班後,北區也經已達成共識。連同區內3所傳統英中,全區14所開設5班中一的中學,將一同進行「聯署減班」儀式。若以每班34人計算,此舉將為該區減少476個學額。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若按立法會的官津小學分區學生人數資料推算,北區今年中一人口為3,154人,明年將下降至3,030人,只減少124人,遠較學額減幅小。
為入心儀校寧讓子女跨區
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阮張淑娟指,不少家長向她投訴,擔心區內學額會出現「供不應求」情況。不少家長為避免減低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寧願跨區上課。她說:「受跨境學童影響,過往已經有很多家長需要跨區選校。現在全區再減一班,很多家長擔心要跨區、甚至轉讀直資。每區區情不一,無理由要家長『陪葬』。」
劉志遠:為顧大局聯署減班
劉志遠為傳統英中、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曾經拒絕參與減班。他坦言,今次願意參與聯署減班,是為全港整體情況著想。他說:「單是北區,人口下降的壓力不是很大。但為顧全大局,道義上需要參與。」
廖亞全料影響不大
北區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校長廖亞全同樣會參與減班。他則認為,全區減班對跨區上課的影響輕微。他解釋,區內過往每年均有300至400人選擇跨區上課。他說:「過去幾年,不少家長認為大埔及沙田區多英中學額,故在自行收生及叩門階段,均會自願選擇跨區;相信減班對區內的情況不會有很大影響。」
黃均瑜籲家長毋須過慮
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均瑜坦言,政策引起部分家長憂慮及不便,在所難免。但黃均瑜認為,家長毋須過分憂慮。黃均瑜說:「未來2年,約減少6,000人。全港需要縮減百多班,才能解決問題,希望家長能夠諒解。沒有措施十全十美,為整體教育生態及老師穩定著想,相信當局也有機制處理人口及學額不均的問題。」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縮班計劃適用於開設5班或以上的中一班級數目。計劃屬於全港性,愈多學校參與,成效愈彰顯。雖然班級數目會下調,但隨著學生入學人數大減,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不會受影響。
發言人又指,以統計處的人口推算,學生人數預計在數年後可能會稍為回升。政府推出上述計劃,目的就是讓當局可以在這幾年間,就學生人數的升降作出彈性調節,避免對學界造成衝擊。當整體局勢穩定下來後,當局就可以與學界討論其他措施,以協助學校持續發展,提升教育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