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IVE生征南極 驚覺暖化嚴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學生每天從破冰船乘橡皮艇登岸,實地考察。IVE提供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歐陽子瑩) 兩名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學生,上月隨「仁愛堂野外長征南極考察之旅」遠征南極18日。雖然出發過程如連續坐50多小時的「跳樓機」般艱辛,又因當地晝夜不分難以入眠,但他們親身感受過南極受全球暖化的影響,使他們對推廣環保有更深感受。

 兩名IVE學生包括環境保護及環境管理高級文憑二年級學生胡卓豪,以及幼兒教育高級文憑三年級學生呂嘉瑤。他們均是由院校提名,經遴選才能參與南極考察之旅。雖然機會難逢,但過程艱辛。卓豪坦言,在橫越巨浪高達3至10米的德雷克海峽,猶如連續坐了50多小時的「跳樓機」。期間,卓豪嘔吐不下10次;嘉瑤也因船身顛簸撞傷腳部。

 當踏足南極半島,不少畫面都使他們非常震撼,好像目睹上千隻企鵝聚集、體積好比一間學校的冰川崩塌等等。但使卓豪最感難忘的,是發現眼前很多地方都沒有冰覆蓋。卓豪說:「石頭好像比冰更多。起初以為,冰佔的比率達9成,但我眼見的可能只有7成;感覺全球暖化問題的確很嚴重。」

港可參考水過濾再排放做法

 在5天考察中,隊員登上中國南極研究站長城站,與駐當地科學家交流。嘉瑤表示,透過交流,了解到當地科學家如何保護環境。相比下,香港雖然有分類回收等措施,但整體而言,環保工作並不足夠,「好像他們會先把水過濾才排放等做法,香港可以借鏡。」

 兩名學生回港後,身體力行推動環保。二人考察題目是,了解南極石灘水溫變化。他們把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南極水溫變化及影響,並會向公眾介紹成果。嘉瑤表示,旅程驅使她轉做半素食者,希望藉以減低碳排放。另外,她正當實習幼稚園教師。她稱,未來將以南極體驗融入教學中,向幼稚園生灌輸保護環境的知識。卓豪表示,日常生活不少細節上均可實踐環保,例如:他為減少使用𡞲液,會以醋洗頭。他希望畢業後,再報讀環境科學相關的課程,研究全球環境的議題,將來學以致用。

相關新聞
北區減班「過龍」削470額超標3倍 (2011-01-10) (圖)
港大百周年啟動禮 4000人出席 (2011-01-10) (圖)
在囚少女勉中學生堅拒罪惡 (2011-01-10) (圖)
兩IVE生征南極 驚覺暖化嚴重 (2011-01-10) (圖)
家庭綠洲:擁抱新體驗 (2011-01-10)
中華基教會迎校本例 開班培訓兼職校董 (2011-01-07) (圖)
9成中西區議員反對英皇減班 (2011-01-07)
城大比賽助學生實戰營銷 (2011-01-07) (圖)
理大國際論壇探教研方向 (2011-01-07) (圖)
考評局講座 簡介文憑試 (2011-01-07)
劉梅軒中學 舞樂饕街坊 (2011-01-07) (圖)
校園放大鏡:鄧顯紀念中學辦家長簡介會 (2011-01-07) (圖)
辛亥百年 教協新年辦展覽 (2011-01-07) (圖)
隔膜 (2011-01-07) (圖)
科大擴研究計劃 冀25%本科生參與 (2011-01-06) (圖)
愛運動體質佳 喉繭自癒免捱刀 (2011-01-06) (圖)
教局防標籤貧生 不按分區增師生比 (2011-01-06) (圖)
增學生運動興趣 教局指學校有責 (2011-01-06) (圖)
謝凌潔貞首任務 助直資制「清晰化」 (2011-01-06) (圖)
英語筆欄:一地very、超、爆 (2011-01-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