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灰的聯想」曾經是內地某年高考的作文題目,不如今期我們把它延續吧。
古時的黑色(black)不作黑色之名,而是「黎黑」或「鯬黑」。先秦的《戰國策.秦策》言:「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形容一個人的面目。根據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黑」可以是名詞。除了跟「白」相對之外,也是黑龍江的簡稱,還是姓氏。最重要的是,黑色也有深淺度之分,例如:墨黑(melanic)(像墨水般黑)、黛黑(corbeau)(即青黑色)、濃黑(atrous)(深黑色)。
「黑」作形容詞通常含貶意
「黑」作動詞,意指吞沒、私貪,例如這位總統黑了人民不少錢。(This president corrupts lots of money from the citizens.)其形容詞的用法較多,通常是貶意,如下:
昏暗無光:「黑暗」、「黑漆漆」(dark)。
隱密的、不公開的:「黑名單」(blacklist)。
狠毒:「黑心腸」(black-hearted)。
專門從事非法的,與「白」相對:「黑道」(underworld)、「黑市」(black market)、「黑槍」(illegal guns)。
由此可見,中文形容詞的「黑」常用作prefix(字首);英語則沒有此固定格式。再引申下去,還有:
揹黑鍋(scapegoat):意即代人受過頂罪;
抹黑(blacken):引申為醜化及歪曲事實;
摸黑(grabble):除了跟天色未明相關的「摸黑上路」,另一比喻為小偷,專指在黑暗中摸索著行動或做事,例如:摸黑的小人。
發黑(black/blacken):呈現出黑色、黯淡無光:兩眼發黑、印堂發黑。
以上中文的例子多為動詞配「黑」而成為名詞;同樣,英語則沒有此固定格式。
中文的「黑白」比喻是非對錯
說了那麼多的「黑」,我們自然會想到「白」(white)。中文的黑白,會用於比喻善惡、是非、對錯、正邪、清濁等,如黑白分明、黑白不分、顛倒黑白、是非黑白 (distinguishing right and wrong)。引申義有黑白兩道 (police and the triads),比喻合法與非法的兩種社會。至於以前的黑白電視和黑白影片,(black-and-white television broadcast and black-and-white film)也是以黑白配詞。
英語「黑與白」是有效力文件
英語的Black and white(黑與白)是有效力文件,例如:It's an obligation. It's written in black and white in your contract. (這是一種義務。這是用白紙黑字寫下的合同。)白紙黑字常比喻為證據確鑿。
「灰」的聯想
介於黑、白色之間的是grey(灰色),是人們隨時可以聯想到的灰色地帶(grey area)。如果我們想描繪眼前物件不同深淺度的灰色,計有off-white(灰白色)、slate grey(灰石色)、light grey(淺灰色)、misty grey(霧灰色)等等。黑白灰,你又會有其他聯想嗎?筆者突然想起灰姑娘 (Cinderella)呢!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語言傳意學部講師 張燕珠、胡永南(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