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認為,年貨的節前上漲是今年全年通脹持續升溫的先兆,若人民幣加快升值步伐,中央又未能收緊銀行信貸,今年本港的輸入型通脹將會越演越烈,令本港低收入階層負擔更重。
增供應 遠水難救近火
中山大學經濟觀察專家林江教授指出,當前的通脹正進一步升溫。此前,「國16條」出台後曾在短期內發生作用,但隨後又出現反彈,證明通過行政手段,如限購、限價等均是「治標不治本」,而增大供應又需要時間來消化,比如增加大糖、豬肉等農產品供應,都需要時間養殖、種植,恐怕遠水救不了近火。
有分析指出,由於1月份即將進入春節前的備貨期,加上天氣因素,食用農產品價格出現季節性上漲不足為奇。不過,今年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人工、汽油、運輸等營運成本也在層層加碼,租金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因素正在持續發酵,令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正通過漲價回歸內在價值,進入趨勢性上漲通道。在此背景下,今年通脹形勢更加嚴峻,有可能會出現高點。
全球糧食平均價創新高
事實上,不僅內地食品價格在飆升,全球糧食價格也同步上揚。聯合國的最新統計數據披露,去年12月全球糧食平均價格再創歷史新高,超過兩年前糧食危機時的水平。國際糖價連續第3年上漲,玉米價格則創4年最大漲幅,去年全年漲達52%,糖和肉類價格亦創下新高紀錄。 ■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若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