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物價下行因素增 惡性通脹料難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4]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劉曉靜北京報道)此間專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導致物價下行的因素增多增強,今年中國CPI增長或將呈現前高後低、基本穩定的態勢,而出現惡性通脹的可能性較小。不過,流動性過多的問題不會在短期內根本改變,且可能形成內外疊加效應,有關部門宜考慮運用貨幣政策槓桿應對。

今年通脹壓力來自四方面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今年中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四方面:一是近兩年來,中國以不同形式發行貨幣20萬億元,造成流動性過剩;二是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影響,大量熱錢將不斷流入國內;三是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亦較大;四是資源、能源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亦將加重通脹壓力。他預計今年全年CPI增幅在4.5%左右。

 而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今年導致物價下行的因素有所增多,包括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溫和調整;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將不斷釋放,將導致工業品價格回落;糧食總產量持續七年增長,核心農產品不存在較大缺口,糧食、蔬菜等漲價將趨於放慢等。此外,與印度、巴西等國不同,中國與歐美等國發展更相似,即由於投資強勁形成產能,工業品投資過度,會在總體上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產過剩。這些因素都將對物價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他預計今年全年CPI增幅在2.5%左右。

倡運用貨幣槓桿治理通脹

 王小廣表示,2011年,今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重點應是抑泡沫、控投資。主要應對措施為貨幣政策因應形勢的調整,繼續加息和適度收縮信貸。關於治理通脹的手段,張曉晶認為,中國不僅要在行政手段、流通環節等方面做文章,也可注意運用貨幣槓桿,以達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此外,對於世界銀行預計中國經濟增速逐年放緩的觀點,王小廣表示,新一年的國際經濟環境將呈偏緊態勢,全球復甦充滿波折,但全球經濟增長放慢並非衰退而是缺乏增長後勁,對中國出口增長不會太大,此外,中國投資仍很強硬,保持高增速,因此,全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高增長,在9.2%到9.5%之間。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助內企走出去 加快人幣國際化 (2011-01-14) (圖)
專家解讀:物價下行因素增 惡性通脹料難現 (2011-01-14)
專家解讀:勿讓升值預期影響政策 (2011-01-14)
專家解讀:應善於將經濟手段戰略化 (2011-01-13)
專家解讀:積極推動轉型 無懼優勢失落 (2011-01-13)
專家解讀:中國提高軍事透明度 (2011-01-12)
專家解讀:內地流動性過剩 政策收緊壓力增 (2011-01-12)
專家解讀:資金池助人幣走向國際化 (2011-01-12)
邀蓋茨訪二炮 顯解放軍自信開放 (2011-01-11)
專家解讀:出口單月數據 無需過度解讀 (2011-01-11)
專家解讀:不宜高估房產稅效果 (2011-01-11)
專家解讀:腐敗「落勢化」趨向危害國家 (2011-01-11)
專家解讀:資本放開邁出一步 (2011-01-11)
專家解讀:中美軍事關係轉暖 矛盾仍存 (2011-01-10) (圖)
專家解讀:相關科研缺失 內地迷霧難去 (2011-01-10)
專家解讀:多種因素交織 通脹高點或顯 (2011-01-09)
專家解讀:供應失衡 重招難抑升勢 (2011-01-09)
港爭「樞紐」莫做「闌尾」 (2011-01-08) (圖)
市場手段代替行政手段 (2011-01-08)
中美關係陰霾 冀「胡奧會」消除 (2011-01-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