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助內企走出去 加快人幣國際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內地的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正不斷加速:從去年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到日前在溫州「試水」允許個人直接投資境外,再到人行昨公布允許內企試點以人民幣直接投資境外,專家指出,此舉無論是對紓緩過剩流動性的「洩洪」、還是在鼓勵企業和民資「走出去」都有一定幫助,同時有助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及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溫州試點」升級版

 此次放寬企業直接以人民幣向境外投資,亦可算是早前《溫州市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方案》的升級版,在允許單一城市市民的資金以合法途徑「走出去」後,企業亦可通過正規途徑在境外進行投資,除有利企業擴張及發展外,亦可將內地過於氾濫的資金換成實際資產,壓抑通脹,可謂一舉兩得。

 路透社引述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建平指,無論從宏觀上還是企業層面都是一個好消息,不僅有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也為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創造了條件。從宏觀面看,目前內地正面臨嚴重通脹壓力,過剩的流動性是重要原因,而允許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可令過多的流動性有一個出口,利於管理通脹預期。

紓外儲「縮水」危機

 同時,此舉也令企業「走出去」便利化。以往企業海外投資時,資金的進出都面臨結售匯的問題,既增加企業換匯成本,且手續繁鎖。新辦法下,試點企業可用人民幣直接投資海外,不僅降低企業的成本,也方便了內企走出去。

 另外,內地外匯儲備去年底達28,473.38億美元的紀錄,同比增長18.7%。然而,在人民幣兌美元不斷升值的趨勢下,龐大外儲正面臨「縮水」危機。允許企業以人民幣直接投資境外,可以減輕外儲「縮水」的壓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亦認為,2008的金融危機亦使中國認識到過於依賴美元的風險,同時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東亞區域貨幣合作及人民幣國際化均成為目前發展大方向。張明認為,中央政府正透過向境外持續輸出人民幣,及向海外投資者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以推行人民幣國際化。

海外接受程度是關鍵

 不過,目前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對吸引其他國家接受人民幣直接投資仍存在一定困難,且人民幣回流渠道亦有待擴闊。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也質疑海外是否能接受使用人民幣來併購,他指,目前跨境貿易結算主要以香港為主,但不少是作為套利,沒有真實貿易背景。光大銀行宏觀策略分析師盛宏清亦擔憂,被投資對象是否願意接受,及對國家主權的信賴、對國家制度的認同等,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仍需要觀察。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建強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助內企走出去 加快人幣國際化 (2011-01-14) (圖)
專家解讀:物價下行因素增 惡性通脹料難現 (2011-01-14)
專家解讀:勿讓升值預期影響政策 (2011-01-14)
專家解讀:應善於將經濟手段戰略化 (2011-01-13)
專家解讀:積極推動轉型 無懼優勢失落 (2011-01-13)
專家解讀:中國提高軍事透明度 (2011-01-12)
專家解讀:內地流動性過剩 政策收緊壓力增 (2011-01-12)
專家解讀:資金池助人幣走向國際化 (2011-01-12)
邀蓋茨訪二炮 顯解放軍自信開放 (2011-01-11)
專家解讀:出口單月數據 無需過度解讀 (2011-01-11)
專家解讀:不宜高估房產稅效果 (2011-01-11)
專家解讀:腐敗「落勢化」趨向危害國家 (2011-01-11)
專家解讀:資本放開邁出一步 (2011-01-11)
專家解讀:中美軍事關係轉暖 矛盾仍存 (2011-01-10) (圖)
專家解讀:相關科研缺失 內地迷霧難去 (2011-01-10)
專家解讀:多種因素交織 通脹高點或顯 (2011-01-09)
專家解讀:供應失衡 重招難抑升勢 (2011-01-09)
港爭「樞紐」莫做「闌尾」 (2011-01-08) (圖)
市場手段代替行政手段 (2011-01-08)
中美關係陰霾 冀「胡奧會」消除 (2011-01-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