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治理通脹港府應多運用貨幣槓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台灣輔仁大學教授謝邦昌接受本報記者訪問。香港文匯報記者趙一存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劉曉靜 北京報道)對於香港消費者信心預期指數連續六季下降,港人憂慮通脹問題,專家表示,香港物價上漲成主因,且房價居高不下,一撥帶動一撥上漲亦成為港人憂慮通脹原因,政府應多管齊下,在運用行政手段的同時,亦應多運用貨幣槓桿調控樓市和物價,緩解通脹壓力。

 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曹國輝表示,隨著經濟環境好轉,港人消費者對經濟和就業狀況具有信心,但涉及消費項目部分,如物價和生活消費,消費者顯得信心不足;香港和內地消費者對股票投資的意慾也處於膠著狀態,因此令整體信心指數下跌。

加強對高收入者徵稅

 台灣輔仁大學教授、中華資料採集協會理事長謝邦昌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可分兩個層次,收入越高的人越有信心,收入越低的人越沒信心,雖然經濟增長難照顧到普羅大眾,易出現貧富差距,但政府此時應扮演積極角色,在加強對高收入人群的徵稅時,亦應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降低失業率,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整體消費者信心指數。

 在談到香港通脹壓力時,謝邦昌說,香港物價多年來一直呈持續上漲趨勢,且房價居高不下,造成通脹壓力較大。他並指出, 「香港不應只看某一個貨幣,與美元掛u,尤其是美國出台量化寬鬆政策,會導致大量熱錢流入,對港幣產生波動。此外,平抑物價方面,政府在運用限價等行政手段的同時,還應多運用貨幣槓桿,多管齊下治通脹」。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美國兩面政策破壞胡總到訪氣氛 (2011-01-15)
專家解讀:治理通脹港府應多運用貨幣槓桿 (2011-01-15) (圖)
專家解讀:央行凸顯控制流動性決心 (2011-01-15)
專家解讀:助內企走出去 加快人幣國際化 (2011-01-14) (圖)
專家解讀:物價下行因素增 惡性通脹料難現 (2011-01-14)
專家解讀:勿讓升值預期影響政策 (2011-01-14)
專家解讀:應善於將經濟手段戰略化 (2011-01-13)
專家解讀:積極推動轉型 無懼優勢失落 (2011-01-13)
專家解讀:中國提高軍事透明度 (2011-01-12)
專家解讀:內地流動性過剩 政策收緊壓力增 (2011-01-12)
專家解讀:資金池助人幣走向國際化 (2011-01-12)
邀蓋茨訪二炮 顯解放軍自信開放 (2011-01-11)
專家解讀:出口單月數據 無需過度解讀 (2011-01-11)
專家解讀:不宜高估房產稅效果 (2011-01-11)
專家解讀:腐敗「落勢化」趨向危害國家 (2011-01-11)
專家解讀:資本放開邁出一步 (2011-01-11)
專家解讀:中美軍事關係轉暖 矛盾仍存 (2011-01-10) (圖)
專家解讀:相關科研缺失 內地迷霧難去 (2011-01-10)
專家解讀:多種因素交織 通脹高點或顯 (2011-01-09)
專家解讀:供應失衡 重招難抑升勢 (2011-01-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