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資金池助人幣走向國際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2]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馬子豪)「人民幣資金池」一詞,近半年常掛在財金界人士嘴邊,但何謂「資金池」,可能不少人都不甚了了。最先提出人民幣資金池說法的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其心坎中的資金池概念,就是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時,「資金池」便是解決本港人民幣資金來源的臨時措施。

 李小加早前撰文指出,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必須經歷形成、成長及成熟三個階段。至成長階段,香港有足夠的投資產品,比如人民幣債券、股票、期貨等產品發行,而屆時,本港必須確保有足夠的人民幣流動性,有充足人民幣資金匹配,避免因未有足夠人民幣而令交易卻步。

 然而,目前本港來自貿易結算的人民幣數額仍未算多,由其沉澱而成的人民幣存款,難成資金主要來源。李小加遂建議,可考慮向離岸市場注入人民幣,設立臨時性、試點型、有定額管控的人民幣資金池。

需中央放寬額度配合

 具體操作方面,李小加指沒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可拿外幣向「資金池」兌換人民幣,之後進行投資。當賣出產品獲利後,再以外幣形式撤出,保持人民幣恢復原來水平。資金池設有上限,避免境內人民幣無節制地流出,其人民幣來源可由境內銀行間拆借市場或其他途徑獲得。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亦指出,目前本港的人民幣存款不足以為資金池注入足夠的「池水」,相信一定要靠銀行、甚至內地政府協助,「池水」才會足夠。要知道一隻受歡迎的IPO,凍資動輒數百億元、甚至過千億元,本港目前的人民幣實在不足,證券行也沒足夠的人民幣額度,這方面一定要銀行的配合,但銀行的額度同樣有限,那歸根究底,資金池是需要內地放寬額度才能成事。

資金池擋熱錢流入內地

 至於內地有何誘因要向香港「泵水」,他認為,香港成立一個獨立的資金池,有助內地擋住流入內地的熱錢,也能借鏡香港的「資金池」操作,為內地建立國際板鋪路,因國際板正正就是向全球投資者開放中國市場,當中風險相當大,故不排除未來要投資上海的國際板,同樣需經過內地的「資金池」。

 他又相信,首批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將會是國企。至於日後可能出現A股、H股及本港人民幣股票三種報價的現象,譚紹興相信,這個才是人民幣股票推出後要面對的核心難題。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中國提高軍事透明度 (2011-01-12)
專家解讀:內地流動性過剩 政策收緊壓力增 (2011-01-12)
專家解讀:資金池助人幣走向國際化 (2011-01-12)
邀蓋茨訪二炮 顯解放軍自信開放 (2011-01-11)
專家解讀:出口單月數據 無需過度解讀 (2011-01-11)
專家解讀:不宜高估房產稅效果 (2011-01-11)
專家解讀:腐敗「落勢化」趨向危害國家 (2011-01-11)
專家解讀:資本放開邁出一步 (2011-01-11)
專家解讀:中美軍事關係轉暖 矛盾仍存 (2011-01-10) (圖)
專家解讀:相關科研缺失 內地迷霧難去 (2011-01-10)
專家解讀:多種因素交織 通脹高點或顯 (2011-01-09)
專家解讀:供應失衡 重招難抑升勢 (2011-01-09)
港爭「樞紐」莫做「闌尾」 (2011-01-08) (圖)
市場手段代替行政手段 (2011-01-08)
中美關係陰霾 冀「胡奧會」消除 (2011-01-08)
避免保障房成權貴「福利」 (2011-01-08)
派糖僅「止痕」 長遠須增競爭力 (2011-01-06)
中國崛起 美更需與華合作 (2011-01-06)
專家解讀:透明制度化管理 防政策「撞車」 (2011-01-06) (圖)
轉變消費觀念還需做好配套 (2011-01-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