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不宜高估房產稅效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1]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逸 上海報道)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認為,當前房價調控效果不理想,為推出房產稅提供了較好的時間窗口。但無論對已經確定試點的重慶,還是將試而未試的上海,都不宜高估房產稅對房價的抑制效果。

 楊紅旭認為,根據目前信息,兩市房產稅的內容已可大概勾勒出如下「模樣」:重慶將針對高檔住房(增量的可能性大),可能是200平方米以上和評估價值超過主城區平均售價3倍以上的住房,稅率是1%,也有可能實行累進制。上海確定只對增量房徵收,可能針對人均70平米或戶均200平米以下面積免徵,稅率為0.5%左右。相比而言,重慶方案涉及面較小,對市場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房產稅開徵後的影響可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影響範圍。楊紅旭稱,國家的思路是先在個別城市試點,再逐步擴大到全國範圍,這樣一個過程將會持續幾年。第一批將是滬渝,接下來可能還有京、深、杭等,這僅僅涉及到個別城市,對於那些尚未開徵的城市,影響極其有限。

 其次,是房產稅開徵後的影響時序。短期內有助於抑制投資投機需求,使房價有所下跌。但這種影響的程度比較有限,主要對人們的心理預期產生影響,卻囿於試點階段稅基窄、稅率低、不涉及存量等因素,而難對房價造成大力度的壓制。長期來看,這種利空會逐漸被市場吸收和消化,成為一種稅收制度的「標準配置」,就像其他已經徵收此稅的國家一樣,斷難靠此稅而能避免房價泡沫的產生。

 楊紅旭稱,若增加房產稅的同時,並不減少房地產開發或成交環節的高稅負,則會增加了房價成本,反倒不利於穩定房價。

相關新聞
邀蓋茨訪二炮 顯解放軍自信開放 (2011-01-11)
專家解讀:出口單月數據 無需過度解讀 (2011-01-11)
專家解讀:不宜高估房產稅效果 (2011-01-11)
專家解讀:腐敗「落勢化」趨向危害國家 (2011-01-11)
專家解讀:資本放開邁出一步 (2011-01-11)
專家解讀:中美軍事關係轉暖 矛盾仍存 (2011-01-10) (圖)
專家解讀:相關科研缺失 內地迷霧難去 (2011-01-10)
專家解讀:多種因素交織 通脹高點或顯 (2011-01-09)
專家解讀:供應失衡 重招難抑升勢 (2011-01-09)
港爭「樞紐」莫做「闌尾」 (2011-01-08) (圖)
市場手段代替行政手段 (2011-01-08)
中美關係陰霾 冀「胡奧會」消除 (2011-01-08)
避免保障房成權貴「福利」 (2011-01-08)
派糖僅「止痕」 長遠須增競爭力 (2011-01-06)
中國崛起 美更需與華合作 (2011-01-06)
專家解讀:透明制度化管理 防政策「撞車」 (2011-01-06) (圖)
轉變消費觀念還需做好配套 (2011-01-05)
須留意歐盟對華保護主義升溫 (2011-01-05)
需求推動 內地樓價易升難跌 (2011-01-05)
內地經濟不減速 加大調控遏通脹 (2011-01-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