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之際,內地樓價依然僵持不下,市場對政策加碼調控樓市風聲鶴唳。但早前兩輪「限購令」並沒有如預期般令瘋狂的樓市顯出降勢,反而帶來不少城市樓價面臨報復性上漲的尷尬局面。
在這場博弈之中,住建部頗為沉著,表示有足夠多的政策儲備進行調控,近來坊間更傳言住建部已初步擬定第三批執行限購令的城市名單,除在前兩輪中未執行限購的一線城市外,還將有大量成交較為活躍的三線城市登上「限購榜」。此外,對執行政策不力的城市,住建部還有「約談」這種獨具中國特色的行政工具。
強抑需求 反激發搶購
民眾不禁要問,緣何政策不斷加碼,調控效果卻不如人意?調控樓市是否有良藥?答案是肯定的,調控樓市的良藥就是「市場」。
儘管去年兩次限購令比較嚴厲,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從經濟學供求角度分析,兩次限購後,政府對樓房預售證的遲滯,導致供應萎縮高於需求萎縮;而在市場供不應求之時,強行抑制需求不僅令調控失靈,更激起民眾的搶購心理,令樓價報復性上漲。
新增貸款 對沖貨幣收緊
除了政策調控外,民眾還寄望於央行的貨幣政策能夠對樓價上揚見招拆招。然而,2010年內地房地產合共近5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以及同比超過3成的高速增長證明,儘管貨幣供應偏緊,但新增貸款以及過期貸款的循環利用,狠狠的對沖了政策效果。所以,市場貨幣供應量淨增長態勢,令樓市量價齊漲毫無意外之感。
亞當史密斯的經濟學理論信奉市場作用,在中國,樓市亦需要更多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調整,令供給預期不再減少。因此,在2011年,在眾多調控樓市的可選項中,讓「市場」更給力無疑是上上之策。當然,決策層亦必須營造公平的行業競爭氛圍,至於部分既得利益集團的干擾因素,亦應採取長痛不如短痛的措施,嚴懲之! ■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