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積閏享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4]     我要評論

潘國森

 中國人辦喪事,常有所謂「報大數」,即公佈的壽元跟實際有差異,比生卒年相減的結果要大了些。究竟報大「天地」兩歲,還是「天地人」三歲?

 中國傳統上計算人的年歲、壽元,向來只管跨了幾多個年度,並無「實齡」的概念。這樣比較方便,只需記住出生年份,就可以準確計算出「中國式年歲」(即今人所謂「虛齡」)。我猜想這個方法有其實際應用價值,現代社會、尤其是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基本上人人有書讀,古時卻不一樣。不必說得太遠,幾百年前不論中外,社會上的知識和財富都是掌握在小數人手中。窮人既大多不識字,更不懂曆法,許多人根本連自己何月何日出生也弄不清。說得精確一點,該是其父母沒有能力確切記錄每一個子女的出生日子。所以許多身在社會低下階層的人,只知自己哪一年出生。不大識字的人甚至只可以記住自己的生肖,龍年生、虎年生、豬年生、狗年生之類。

 此外在歷史研究,為名人編年譜亦很方便。只需知道此人在哪一年出生,說到某一年,便可以確定其人「年若干」。反之亦然,知道某人年齡,就可以逆推其生年,完全不必理會他何月何日出生。例如某人在乾隆二年出生,到了乾隆四十二年,自然是「年四十一」了。又如知道此人在乾隆五十七年時「年二十」,就可逆推他在乾隆三十八年出生。絕不會錯,豈不省事?

 以剛去世的聞人為例,他在一九三一年二月出生,二零一一年一月離世。如果你根本不知他出生月日,又怎計算他的「實齡」?怎知他在一九八五年是五十三歲還是五十四歲?實際上應說該年一月他五十三歲,二月過了生日之後才算五十四歲。這樣計算「實齡」不是很累人嗎?

 傳統訃聞中報大死者年歲的辦法,當在「積閏享壽若干」一語中尋,我猜想就是這個道理。先從「三年之喪」這個題外話說起,原來實際上只守喪二十五個月就算三年。這本來就是「跨年度」算法的精神。「積閏」則按中國曆法(俗稱農曆或夏曆),盡量加大歲數。農曆的置閏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是每十九年都必加七次閏月,以十二個月等於一年來計算,這多出來的閏月每積十二個月就可以添一年。

 按中國人的算法,聞人是農曆辛未年正月生,庚寅年十二月卒(未過大年初一,雖在二零一一年,仍屬虎年),剛好八十個年頭、九百六十個月,所以「虛齡八十」。若用中國傳統方法編年譜,應該寫「庚寅年,年八十卒」,不是西方的「享年七十九歲」。由一九三一年到二零一一年,總共有二十九次閏月,即兩年另五個月。可以加三歲,若用中國風俗治喪,可書「積閏享壽八十三」,這可不是籠籠統統的加「天地人」三歲,雖則真的只加三歲。(二之二)

相關新聞
「隔岸觀花」台灣國際藝術節 (圖)
城中精采 重點推介•劇場:《陳裕君獨步劇壇——色.香.味:扭計色》 (圖)
城中精采 重點推介•展覽:「朱古力世界文化遺產」 (圖)
城中精采 重點推介•舞蹈:《中國舞蹈向前看》 (圖)
城中精采 重點推介•音樂:「胡琴首席之夜」
創作對談:《遺禍人間》詼諧中的生死 (圖)
今周想去•周光蓁:香港中樂團「胡琴首席之夜」 (圖)
今周想去•樊婉貞: 馬瓊珠個展《靜觀》 (圖)
勞倫斯.布洛克與「馬修」同行35年 (圖)
曾想為梁朝偉量身打造一個角色 (圖)
書評:神奇老頭黃永玉 (圖)
書介: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鍛鍊的 (圖)
書介:宮崎駿:折返點1997-2008 (圖)
書介:曝光聖經 (圖)
書介:哀悼日記 (圖)
書介:新都江堰人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麻將人生 (圖)
翠袖乾坤:台北舉辦國際書展
跳出框框:記者生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