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1年初,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一周年之際,關於高鐵走出國門連貫中南半島(亦稱印度支那,特指亞洲東南部諸國)消息不斷。1月初,國家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表示,將加快與緬甸、老撾鐵路合作的前期工作,爭取盡早開工。至此,擱置近十年的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部分的建設將進入實質動工階段。而在去年12月初,泰國、老撾官員透露,已與中國簽訂合作協議,將建一條連接3國的高速鐵路,計劃於2015年建成。同時,泛亞高鐵項目也得到緬甸鐵道部的高度認可。專家指出,覆蓋湄公河流域3億人口的「泛亞高鐵」網絡,將大大推動中國與中南半島的政治經濟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斯、章琦 昆明報道
2010年8月,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6國通過了一項名為「大湄公河次區域鐵路銜接計劃」。 按照計劃,醞釀已久的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高鐵建設將在今年上半年進入動工階段。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分為東、中、西三線,全長1.4萬公里。東線由昆明出境往越南,經柬埔寨到達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線由昆明出境往老撾,經泰國、馬來西亞到達新加坡;西線方案由昆明經大理至瑞麗,再由瑞麗出境經緬甸,輻射印度洋出海口,到達新加坡。
闢印度洋出海口 破馬六甲困局
中國高鐵通過陸路延伸以及技術、資金參與等形式,向周邊以及其他大陸的地區擴展,被海外媒體稱為「鐵路外交」。有海外分析人士指出,「泛亞鐵路」不僅將使中國與東盟「高速、緊密連接」,密切與東南亞及南亞的經貿關係,更將在地緣政治上實現突破,使陸路通道直達印度洋,反制美國對中國的圍堵策略。
雲南大學國貿系主任、東盟商務研究中心主任郭建軍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說,「中緬高鐵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能源進口過度依賴馬六甲的困局。」
「馬六甲困局」主要指如海盜、恐怖主義與意外事故等危險因素可能會導致馬六甲海峽斷航,給高度依賴這一通道的中國帶來巨大損失。來自中國海關的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原油進口累計23.931萬噸,其中從中東、非洲地區繞馬六甲海峽進入的原油佔8成。中緬高鐵2014年建成後,或能與其同期建成的中緬油氣管道、與泰國通往印度洋的鐵路一起,使中國一部分能源進口繞開馬六甲海峽,不僅能縮短至少1,200公里的路程,降低運輸成本,還可緩解和降低原油進口高度依賴馬六甲所帶來的壓力和風險。
促東盟經貿流通 穩固區域和平
2010年,中國和東盟貿易額達2,927.8億美元,同比增長37.5%,躍升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更是超越日本成為美國、歐盟之後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東盟建成一周年之際,雙方正逐步打破貿易壁壘,促進資本、生產要素更好地流通。泛亞跨國高鐵一經啟動,必將重塑中國—東盟經濟地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高速鐵路技術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所所長孟慶國說。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者去年9月公佈的最新調查指出,位於高鐵沿線的城鎮,其GDP比鄰近地區的城鎮高出2.7%。顯然,泛亞鐵路為物資與人員流動所帶來的方便,勢必將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益,也能營造更加和平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