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校長鄒采榮教授
學校設有10個二級學院:文學與藝術、政法、理學、機電與信息工程、環境與土木建築、生命科學、經濟管理、醫學、教育科學和體育學院。本科專業45個,在招專科專業7個,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九大學科門類。
學校現有教職工1461人,其中專任教師795人。全校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正高職稱144人,副高職稱411人;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166人,碩士學位教師400人,留學回國人員78人。此外,聘請世界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博士、丁肇中博士及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學校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490人,其中本科生13561人,專科生929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7087人。
圖書館藏書155萬冊,中外文期刊2968份,報紙207份,電子圖書21萬冊,中外文數據庫12個。學校出版有《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其中社會科學版被評為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設有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各類實驗中心、農牧場、附屬口腔醫院、獸醫院等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教學、科研基地和實驗室,擁有國家級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肉鴨研發分中心。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辦學」以及「教學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強校之路,人才是發展關鍵」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地方所需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本科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重點,以科研促進教學,致力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引領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學校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1項;2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4部教材獲「十一五」國家級、部委級教材規劃選題;1部教材獲教育部「精品教材」。動物醫學、土木工程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校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明顯效果。2006年以來,學校承擔國家級項目4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承擔省部級項目139項,市廳級項目252項。獲得省級及市廳級各類獎項100項,其中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4項,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10項,2010年,學校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年度進步獎」,成為全省5所獲獎的高校之一。學校科研經費逐年快速增長,2006年1月∼2010年12月,科研經費約計2.12億元,科研項目到賬經費共計9505.85萬元。學校積極推進與地方政府、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2006年以來,學校共獲得橫向課題980項,其中包括一些重大項目。學校十分重視科研橫向聯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2006年以來,有29項成果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2006年以來,學科建設有較大的突破,「預防獸醫學」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預防獸醫實驗室」為省高校科研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為廣東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現代製造裝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土建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為廣東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英國、美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莫桑比克以及香港等10餘所國(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進行長期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聯合培養研究生;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國(境)外著名高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交流活動;促進了學校人才培養和整體學術水平提高。學校目前正在拓展新的合作渠道,加大國際化合作的力度。
學校大力加強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著增強,獲得了社會與用人單位的認可,該校畢業生近三年就業率均在97%以上。
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地方和基層,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按「以工為主,綜合發展」的構想,為適應和推進佛山3+9特色產業基地與「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建設,積極組建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和陶瓷(珠寶)藝術設計學院及音樂系。通過專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使學校的辦學更好地與佛山的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相結合。同時,正著力推進新校園規劃建設,並以朝氣蓬勃的活力、兼容並蓄的開放姿態和銳意創新的改革精神,立足地方,面向基層,朝著建設有特色高質量的地方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