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陸軍航空兵學院院長、特級飛行員 陶炳蘭少將
隨著軍隊作戰方式的轉變,角逐的主戰場已由傳統的地面(海上)戰場向上飄移至低空。尤其是在300米以下的低空和100米以下的超低空,已成為敵對各方投入交戰力量最多、對抗行動最為稠密的空間層面。誰掌控了這一空間,對下可有效控制地面、海上戰場,對上可限制甚至制約中高空和太空戰場,是聯合作戰承上啟下的「咽喉要衝」。
作為解放軍低空體系作戰能力來說,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以陸軍航空兵裝備體系信息化建設為主導的組織領導體制。增編強擊機分隊、機降分隊、特種作戰分隊等專業作戰力量,將低空作戰力量體系中的力量實施科學整合,鍛造「站在肩膀上作戰」的新型陸軍。
其次,在低空領域,還應加速推進以陸軍航空兵為重點的人才與裝備研發,全面提高陸航部隊的快速機動能力、空地攻擊能力、綜合保障能力、特種作戰能力和空中指揮控制能力,重點發展能與陸軍航空兵協同作戰的陸軍炮兵、電子對抗兵、低空支援航空兵、直升機載機航空兵、無人直升機、直升機空中加油機、直升機海上保障平台及機降兵、傘降兵和特種兵等。
加速陸航人才裝備研發
解放軍還需要一套適應低空作戰需求的聯合指揮體系和綜合集成平台,充分依托信息化聯合作戰指揮平台,構建低空作戰力量聯合指揮體系,提高低空作戰力量體系諸軍兵種互聯互通互操作能力。按照「系列化、通用化、模塊化」的思路,實現低空戰場上由傳感器驅動武器平台,實現整體聯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