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稱得上華人世界口耳相傳的經典,木蘭的故事既真實又虛幻,兼具情感與精神面,可詮釋的空間甚廣,她可以扮演純粹為父上戰場的孝女,也可以是把生死置身度外的巾幗英雄,更可以是生性叛逆不循傳統的靚女。今年1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出現了一位《木蘭少女》,這齣音樂劇以另類詮釋讓觀眾睜亮眼睛。
音樂劇是目前兩岸三地最火紅的表演形式之一,音樂劇雖名為「劇」但與一般戲劇表演方式不同,音樂劇「說唱演跳」無一元素可缺,相對於戲劇可用百分之百「演、說」力量醞釀劇情,音樂劇在面面關照的狀況下,故事的戲劇性要更強烈,劇情主軸要更鮮明,人物特色要更深刻,音樂要更煽情,才能讓觀眾在不時處於動態的舞台上,被感動、說服甚至被娛樂。
說起故事,音樂劇的文本,以經典作品、傳記、小說為多,考驗的是改編、再詮釋的能力,如同花木蘭的故事,早是華人社會倒背如流的老調,如果只是加上幾段歌舞然後照抄照演,必定索然無味。
「瘋戲樂工作室」是成立不到1年的台灣音樂劇創作團隊,靈魂人物─非科班出身的作曲家王希文以及編導演三項全能的蔡柏璋是兩位未滿30歲的七年級生(意指民國70年代、西元1980年代出生的人),《木蘭少女》是「瘋戲樂」初生之犢之作,但來勢洶洶,展現出七年級敏銳的觀察力、學習力和模仿力。
在蔡柏璋筆下的「花木蘭」是個新品種,她並非孝女,只因花大姐未婚懷孕、花小弟又是一位小同志,在家人逼迫下,百般不願的以花木「男」之名代父出征,不過凡事皆有利弊,平常愛放風箏的花木蘭渴望自由,從軍雖非她願,卻也因此獲得一次擺脫家庭枷鎖的機會。
木蘭進入軍中,身份雖然沒被識破,卻造成同袍性別認同的困擾,堂堂正正的大將軍,對木蘭產生好感,懷疑自己有斷背情愫,木蘭的青梅竹馬也來到軍中,瘋狂迷上木蘭,開始疑惑自己愛男還愛女,而木蘭夾在兩男人之間,如同處於劈腿狀態。在歌詞譜寫上,蔡柏璋巧妙的玩起文字遊戲,《木蘭辭》中的「唧唧復唧唧」被他這樣用,木蘭來到市集眼看八方,「擠擠復擠擠」、「雞雞復雞雞」。
搞笑的劇情,觀眾笑聲差點掀翻屋頂,背後討論性別、女權、社會道德等議題,頓時使得被解構的傳統故事有了重量。
蔡柏璋之前花了一年時間跑到倫敦大學攻讀音樂劇碩士,多數時間泡在倫敦西區,王希文過去兩年在紐約大學攻讀電影配樂碩士,以百老匯為家。在《木蘭少女》中,顯見許多似曾相識的音樂劇片段,舞台上各抒己見的重唱讓人聯想到《歌劇魅影》,士兵的群舞有《芝加哥》的影子,期間又有《西城故事》的樣貌,高明的地方在於他們將可用元素吸納後,再以全新的面貌吐了出來,全劇19首歌曲,曲風東西並陳,傳統歌謠、放克、節奏藍調全面大膽使用,七年級的活力與膽識,為台灣的音樂劇舞台注入更多可能。 ■文:林采韻(台灣藝評人) 圖:瘋戲樂工作室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