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日後若學校要使用書商教材,就要「自掏腰包」購買,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認為,當局的「分拆」方案是出於好意,無疑對降低教科書價格帶來幫助。該校為了配合學習需要,早於09/10學年開始棄用部分書商教材,現時該校的一、二年級學生,均全面使用學校自製的英語教材,但部分學科如常識、普通話科,由於教材製作困難、但使用率高,要棄用並不實際,校方期望當局酌量增加「班級津貼額」,以資助購買書商教材。
家長多歡迎分拆方案
書商年年上調教科書價格,最「叫苦連天」的莫過於家長。事實上,不少家長均對「分拆」方案表示歡迎,期望有效降低書價;但亦有家長擔憂,並非每一所學校能負擔額外開支、以購買書商教材。
女兒正就讀鮮魚行學校小四的劉太就憂慮,如學校為節約開支、不購買教材,教師須自製教材,可能令教師繁重的工作量再增加,間接影響課堂的教學質素。
其實早於2年前,鮮魚行學校已在低年級開始使用自製教材。該校英文科主任嚴阮素媚表示,每年書商送來的樣板、隨學生訂書送來的教材,已塞滿校園內大大小小的鐵櫃,但許多都未必用得著,而書商教科書的內容亦未必符合個別學校的教學需要。該校於是決定自製一套教材。嚴阮素媚坦言,當局若要鼓勵教師按校本需要自製教材,就應該給予相應的支援,例如網上多媒體資料庫、教材範例等,幫助教師踏出第一步。
價太高影響選書取向
教育局認為分拆安排下,教科書有下調空間,但由於教育局不可能左右書價,須由自由市場決定。對此,梁紀昌相信書商亦不敢「坐地起價」,相信分拆後的教科書、教材均在合理價格範圍內。「始終選擇用書權在老師手裡,如果出版社太『狼死』,將教材價錢標得太高,可能影響教師日後選書的取向。」
梁紀昌表示,該校希望在更多科目、班級逐漸棄用書商教科書,轉用教師自製的教材,但部分科目如常識科、普通話科,所需教材較多,無法完全棄用。因此,他建議教育局應酌量增加「班級津貼額」,按學校班數給予額外津貼,作為購買書商教材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