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濰坊風箏 源出楊家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20]     我要評論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提起楊家埠,人們腦海中首先反映出來的大多都是聞名遐邇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卻鮮有人知,其實大名鼎鼎的濰坊風箏,也是誕生在這裡,而且與年畫還是一對不折不扣的「雙生姊妹花」。根據當地的統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楊家埠風箏已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2007年底僅楊家埠就有風箏經營戶135家,佔全村總戶數的三分之一,年紮製風箏510萬餘隻,產值3,106萬元。

 史料記載,明代,楊家埠村民憑借祖傳的雕版技藝刻版印製年畫以維持生計,生產之餘,藝人常利用多餘的染料和紙張糊製燈綵、風箏之類,以此炫耀個人才華。據《楊家埠村誌》(1993年版)記載,楊家埠自明初就已出現了風箏紮製工藝。最初的風箏使用當地出產的蘆葦和高粱秸紮製而成,圖案有「七星」、「八卦」等。至明末,楊家埠藝人創新風箏技藝,將木版年畫技法融入風箏彩繪中,創作出圖案精美、顏色鮮艷的風箏產品,也就誕生了所謂的「年畫風箏」。清代,楊家埠藝人借助印製木版年畫技藝,用木版印出線稿和大色塊,貼糊到風箏骨架上,再手工繪製細部,這也成為楊家埠風箏的一大特色。

保持傳統手工 蜚聲中外

 直到今天,楊家埠村民紮製的風箏仍然堅持在製作上保持傳統手工藝,以竹子做框架,以絲絹做蒙面,整個竹骨採用純手工製作,嚴格遵循綁紮、貼糊、繪畫工序,而風箏的題材也早已不限於年畫的內容。

 楊家埠風箏之所以能夠蜚聲中外,在於它始終保持傳統手工藝,具有造型奇特、紮糊考究、繪畫艷麗、放飛高穩的特點。其樣式現已擴展至300多個品種;在功能方面,不僅將可放飛的風箏製作得更加精美,又開發出觀賞性的禮品風箏,使風箏從一般的民間遊藝用品上升為富含藝術價值的工藝品。當地最大的風箏生產廠家天成風箏廠,每年可生產各類風箏10餘萬隻,其中80%以上為出口,主要面向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國家。

相關新聞
年畫承傳 民俗文藝 後繼有人 (2011-02-20) (圖)
特色:古樸雅拙 簡明鮮艷 (2011-02-20) (圖)
年畫四工序 刻版最費神 (2011-02-20) (圖)
濰坊風箏 源出楊家埠 (2011-02-20)
水書象形文字「活化石」 (2011-02-13) (圖)
媲美甲骨文 專家憂失傳 (2011-02-13) (圖)
獨立文字體系 證古貴族身份 (2011-02-13) (圖)
兩度舉族遷徙 水族散佈中原 (2011-02-13) (圖)
水族棲地種種怪 (2011-02-13) (圖)
水書話你知 (2011-02-13) (圖)
朱仙鎮木版年畫傳統與現代間求存 (2011-01-30) (圖)
復興瀕危技藝 老人歷盡劫難 (2011-01-30) (圖)
市場化生產包裝 國務院定為國禮 (2011-01-30) (圖)
家庭作坊堅守傳統 「清明上河圖」贏榮耀 (2011-01-30) (圖)
高處不勝寒 摩天樓有憂 (2011-01-23) (圖)
地標建築屢攀高 難租難救不環保 (2011-01-23) (圖)
最長雲梯莫及 救火難題待解 (2011-01-23) (圖)
「城市孤島」隔人氣 白領怨患「冷漠症」 (2011-01-23) (圖)
世界高樓排名 (2011-01-23) (圖)
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 (2011-01-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