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入元朗新田村 嘆新界農業式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19]     我要評論

 隨著香港側重金融地產業的發展,以及依賴內地及外國進口食物,香港農地備受忽視,小農經濟作業模式是否就此絕跡?面對本地走知識型經濟之路,以及交通基建的發展,農村居民如何應對求存?筆者早前走訪了元朗新田村,不但在那裡吃了一頓盆菜,也跟一些村代表聊天,深切體會新界農業的式微。

 跟兩位村民文炳喜、文富穩交談,從他們分享元朗新田村的發展經過,認識了新界農村的作業模式的改變——本地農業的式微。文氏分別聚居在太和與粉嶺之間的泰亨村以及元朗新田,居港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初期,而文氏新田開基祖世歌公則自明永樂年間,避軍役徙居新田鄉開基。文氏族人曾參與1899年的新界抗英戰爭,所以文氏與鄧、廖、侯和彭等族是早年港英政府認定的香港五大氏族。

 77歲的文炳喜先生是文氏的第22世族人。他父親、祖父都是務農為生,他憶起以往生活時表示,以前農地都種稻,一年有兩造,一造在春天時分下苗,夏天收割,另一造是夏天下苗,秋天收割。內地解放後,有很多內地人移居香港,當中較多是潮州人。文氏將農地租給這些新移民,但他們都不是以種稻為主,而是種菜,一年不只有兩造,有助提高收入。據文炳喜所說,這種轉變不只因外來人移居香港。「畢竟農民生活很辛苦,收入也不多,把田租給別人,反而有更多收入,也可選擇到其他地方工作,無形中增加家庭的收入。」

 文炳喜曾在1958年左右移民到英國,他說在50年代已有村民移民到外國。「一來因為他們是原居民,所以有『資格』成為英國公民。二來他們到外地工作,可以賺更多錢,而且安定下來之後,又可以申請家人到英國。」到了1997年,他才回到香港。不再耕種的文炳喜說他早已把農地賣給政府及財團,現時村中的農地只有約百分之十用來耕作,全都是種菜,另外約百分之四十是車場、貨櫃場、魚塘等,餘下的百分之五十已荒廢了。

 村民生活方式轉變,村裡也多了外人入住。文炳喜指在50年代後,隨著時代發展,村民愈來愈有錢,也建了更多兩三層高的樓房。為了增加收入,村民會將空置的房屋租給外人居住,致使現在差不多一半居民都是外來人。

 新田鄉事委員會主席兼元朗區議會議員的文富穩,生於50年代的他說在50、60年代,務農生活很艱難。「除了收入低,也會遇上旱災等問題,所以從50年代開始,我的祖父、父親等都已經開始移民外國打工。」他說除了英國,也有村民會到德國等歐洲國家。因此,農地唯有租給其他人——主要是潮州人耕植。文富穩又說在92年後,要向城市規劃處申請,經批准後才可以改變土地用途,所以很多村民只好廢置了自己的農地,以求將來可改變土地用途。

農民不再務農的影響

 本港農地減少迅速,據香港樂施會的資料,目前全港有798公頃農地,主要在新界,佔土地總面積的2%,分別種植蔬菜(316公頃)、果樹(280公頃)、花卉(180公頃)及糧食作物(22公頃),另外有約2,500個農場,而從事農業的人數由80年代的數萬人,下降至目前約4,900人,而有估計指現今仍活躍及有出售蔬菜的農友只約有500人。

 香港農地受著內在及外在因素而不斷縮小。內在因素是村民,時代愈進步,他們也想有更多的收入,當他們發現將農田租給其他人,既能收取租金,也可抽身到市區,甚至到外國打工謀生,便很順理成章地不再視農作物為賴以維生的食物,而是將農地分租出去,農作物轉化成商品。農民不再是村民的「身份」,而是一種職業,村民不再務農,取而代之是新移民。

 而外在原因則是都市化。新田村跟其他鄉村一樣,受著周邊地區發展所影響。80年代以來,政府開始發展新界西北部,影響新田村內的發展,當中明顯的例子就是青山公路及新田公路的落成,以及皇崗口岸及九鐵落馬洲支線的興建。文氏村落的地點位處元朗、上水之間,與深圳只是一水之隔。文氏村落附近都是綠化地帶,也是本港重要的濕地保護區。這些地區受到法律保護,不能發展其他用途,但保護區外的土地被劃作住宅及商業用途,政府計劃中的第五代新市鎮亦坐落在隔鄰的古洞。從政府的土地規劃中,我們可看到古洞、新田等有大型的發展工程,而交通基建的發展已經大大增加了新田附近的交通流量,綠化地區正在減少,這種環境上的改變是催化新田村內在改變的動力及壓力。其實從新田村中不只看到本港農業作業模式的轉變,也能了解城鄉關係的相互影響。 文:曾家輝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另一種讀詩法:詩中「物」與「物」中詩 (圖)
來鴻:一衣帶水的震盪 (圖)
文化觀察:敬惜字紙 (圖)
熱點詞評 (圖)
思量中區政府山的未來 (圖)
舊中環格局顯規劃用心 (圖)
走入元朗新田村 嘆新界農業式微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