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子昌認為效率高是香港後期製作的優勢。圖為該公司剪接室的一隅。
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主席馮子昌,本身亦是自己成立的天極數碼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的製作總監,由導演,到後來兼做剪片和其他後期製作,馮子昌成立的後期製作公司,至今已有33年歷史,成功在市場上佔一重要席位,他坦言知識作基礎極之關鍵,有助將來的發展。
「前瞻性的技術和影像處理是公司的發展基礎,多年來像是個冒險過程,但都是以知識作基礎,畢竟技術和金錢,縱然你有,人家也有。要長遠發展,還得靠知識,建立infrastructure,行藍海戰術,到別人還未到過的地方,這既要『藝高』,還要『膽大』。」
馮子昌補充,3D立體電影在2005年趨向制式統一化,有助3D攝製的發展——「做大個餅」,加上身為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會士,明白了標準化的確立,知道哪些可做哪些不行,明確知道以知識為基礎的方向甚為重要。他投資在器材上和成立多間公司構建成平台作不同發展,現時已拍了6部3D電影,加上世博期間為當中3個展館製作短片,亦有為《童眼》提供拍攝器材,及後期製作協助,甚至把2D、舞台劇轉化為3D立體效果,如舊片《新龍門客棧》就是其中一部,可見技術上已臻完善。
跟馮子昌在公司裡逛,經過大大小小的器材,都是他逐一添置,款項涉及數以百萬計,還自行裝嵌3D攝錄機,以及研發數碼電影加密解密技術。「1次成功往往代表了5,000次失敗,但不是人人都捱過那次失敗。」他坦言最難捱的一關則是2003年的「沙士」。「要賣樓來出糧給各同事,那時本地和外國的生意幾乎停頓。」
寄望政府支持發展軟實力
不過,馮子昌堅持以知識為基礎的方針,安排員工作內部訓練及到海外交流,與不同的大學合作,並著手鑽研新技術和設備,走在前瞻。馮子昌認為若有政府的支援,受惠的不單止是業界,業界的發展也有助推動本地文化娛樂界,甚至吸引外地導演及攝製者使用本地後期製作公司的服務。「現時90%都是替外國公司做後期製作,如調色等,畢竟外國如菲律賓的攝製者,看中香港的效率高,加上出入口免稅,以及在拍攝內容上沒有嚴苛的審查等都是香港優勝之處,值得多加發揮。」多了攝製者來港,推而廣之,旅遊業也能受惠。
韓國近十年在電影業發展突飛猛進,皆因有政府支持,擴充軟實力。「在3D拍攝、後期製作以至發行等,都需要配套。這不一定指要在金錢上提供資助,對某些事表態支持,對業界而言已是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涉及其他國家的合作,有著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對話,我們這些後期製作公司已好辦事得多了。」對於政府的漠視和偏聽,馮子昌對此實感無奈,說畢也不禁搖頭輕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