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導演重新調整攝製時間和成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彭順說前期拍攝與後期製作都需因應效果而重新作出調整。

 著名導演彭順在2年前已開始用3D攝錄機拍攝電影,可說是最早一批使用3D拍攝技術的導演,「拍3D電影在香港仍屬起步階段,我仍在嘗試學習如何把立體攝製的過程加快。無論在拍攝以至後期製作,都要重新學習。」他說經歷過第一部3D攝製的電影《童眼》後,開始掌握當中的流程,在拍第二部立體電影所需的時間已比第一部為短。

 彭順拍《童眼》時深深體會拍攝時間較2D攝製為長,他說2D拍攝需時10日,3D拍攝則需17日,每天約拍8至10個鏡頭,「到拍第二部3D電影時,1日可拍15個鏡頭。畢竟製作時間長,成本增加,製作成本比2D的要多約50%。」

後期製作配合3D拍攝

 拍攝前的構思很重要,彭順說得要清楚如何表現立體效果。「要設計電影裡想要呈現的立體效果。愛情片會較難突顯立體效果,鬼片等片種則可以表現更多層次。」他說3D立體攝製近乎人眼看到場景時的立體效果,拍攝空間感覺更具實感。

 當中的構思,還包括拍攝時的鏡頭位置,也要一併考慮,以便在後期製作時有助呈現立體感及配合交待情節需要。除了拍攝之外,後期製作也得作調整,「後期製作要重新調校,剪接也要重新安排,不能太短,至少要2秒以上,腦部才能接受立體感。」

 彭順的分享,說明了攝製3D電影,絕非說一聲去拍便拍那樣簡單。

相關新聞
3D潮下 誰敢不立體! 電影製作變天 (2011-04-12) (圖)
後期製作掌舵人面對的風險 (2011-04-12) (圖)
3D立體圖形師不只求視覺效果 (2011-04-12) (圖)
導演重新調整攝製時間和成本 (2011-04-12) (圖)
嘆一口咖啡 品嚐英國文學 (2011-04-12) (圖)
傳藝新生代 藝術家傳授傳統價值 (2011-04-09) (圖)
傳青年人拍攝用心的重要 (2011-04-09) (圖)
教年青人全情投入的態度 (2011-04-09) (圖)
韓卡通創作者伴角色來港展創意 (2011-04-09) (圖)
「wtc more世貿中心.PUCCA 愛情復活島」 (2011-04-09) (圖)
字在山水走進自然尋獲「筆可能」 (2011-04-07) (圖)
「筆可能」文學營 (2011-04-07) (圖)
戶外寫作活動導師俞若玫 (2011-04-07) (圖)
嘉道理研究所石崗中心 (2011-04-07) (圖)
「筆可能」感官寫作練習 (2011-04-07) (圖)
情寄山水之間 (2011-04-07) (圖)
馮一鳴作品《山泉有聲》 (2011-04-07) (圖)
《情寄山川——馮一鳴作品大展》 (2011-04-07)
遊屏山文物徑 認識本地大族 (2011-04-05) (圖)
•聚星樓 (2011-04-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