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3點38分,泗安碼頭鞭炮聲乍起,人們鼓掌歡迎被長期隔離在大衾島的麻風康復者歸來。這不禁令人跨越時空,追想起另一場花炮聲。
1936年,廣州白雲山下紫薇廟的荒野中發生數次大規模槍決事件。每次殺人,刑場上同時燃放密如炒豆的鞭炮,用來掩蓋罪惡的槍聲。被槍殺的300多人,既不是敵人,也不是死刑犯,他們只是一群病人,一群麻風病人﹗
時移世易,一樣的鞭炮,折射兩個不同的社會和時代。這無疑是人類的巨大進步。福柯《瘋癲與文明》也稱麻風病人為「上帝的棄兒」;但在今天的大衾島康復者中,信徒們會在每周四早晨,沐浴著陽光歌唱「我們是耶和華最寵惜的兒女」。
消除歧視 你我有責
政府和個體之外,是力量更強大的社會。儘管我們跨越了有形的海島隔離,但強大的歧視依然構成更頑固堅硬的無形隔離牆。
僅有花炮和掌聲,社會所釋放的善意依然不夠。造成這種心理隔離世界的元兇,恰恰是我們。我們沒有任何道德優越感可譴責康復者家屬的冷漠;相反,家屬感受到的壓力正是來自於外部,要譴責的,正是我們自己。
如果任由歧視再延30年,那時麻風康復長者基本告別人世。我們不能等到鞭炮在他們墳頭響起的時候,面對兩個無法對話的陰陽世界,才後悔不已。
|